2018-12-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總面積 0.1215平方公里。社區有多層樓房 12 棟, 41 個樓門 , 共有住戶 1172戶, 總人口 3705人, 流動人口1008人。東里南社工團隊由9名社工組成,其中5人持有助理社工師、中級社工師職業水平證書,平均年齡35歲,學歷均為大專以上。
東里南社工團隊以務實的作風、創新的思路、扎實的舉措,堅持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多辦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和實事,做好政府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與紐帶;做到服務居民“零距離”,立足新時代,勇挑新擔當,實現新作為,開創社區建設新局面。
一、匠心獨運,讓堡壘在零距離工作中牢固
社工團隊是零距離服務百姓的主角,東里南社區通過打造團結協作的集體,增加班子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提升為民辦事能力,力爭讓團隊中的每個人成為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專業化“匠人”。
一是以誠相待,相互尊重。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工作方法和為人處事方式存在差異,但是整個團隊能做到以誠相待,相互尊重。本著顧全大局、維護班子團結的良好愿望來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基調來處理出現的不同意見。團隊成員之間能夠做到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少看別人的不足和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用辯證的觀點來對待他人的進步和變化。
二是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每個人對于各自分管的工作都能積極主動,開拓創新,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在實際工作中,分工是相對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同事之間能夠多通氣,多聯系,多協調,多補臺,相互配合,密切協作。
二、真心為民,讓服務在零距離工作中提升
“立足崗位作貢獻,創先爭優當先鋒”。東里南社區團隊拿居民當自家人,用一顆真摯的心為百姓服務,群眾滿意的笑容讓團隊感到了工作的幸福感、自豪感、成就感,激發了每個人的工作熱情。
一是“零距離”溝通,提高新時期與居民交流能力。居民有困難找社區居委會,遇到難事找社工,這是居民對社工團隊的信任,社工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百姓度過難關,解決問題,做一個為居民提供幫助的服務員。
雙榆樹東里5號樓的歐陽老人是位年逾90的空巢老人,老人的三個子女長年在國外工作,春節也沒能回到老人身邊陪伴,家中只有一位保姆長年照顧著老人,這讓老人的內心倍感孤單寂寞,情緒十分低落。為了不讓闔家歡樂的春節成為老人最難熬的日子,東里南社區的社工們春節期間每天陪伴老人過節,大年三十,社工為老人送來餃子,并通過微信與老人的子女取得聯系,老人與子女們進行了視頻聊天,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老人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和滿滿的幸福,委屈的淚水也化作了幸福的溫情。老人和他的子女們都非常感謝社區的付出和幫助。春節雖已過,但是社工們對社區內所有空巢老人的關注、關愛、關心并沒有結束,工作人員會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一飯一菜、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不孤單不寂寞。
二是規范服務行為,提高群眾滿意率。東里南社區具有完善的各項工作制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社區第一時間將政策宣傳到戶,第一時間完成各項工作,第一時間化解矛盾。以“零距離”服務顯作風、立口碑、樹形象,做一個化解矛盾的調解員。
通過摸底調查,雙榆樹東里3號樓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東里南社區的社工們放棄休息日,挨家挨戶進一步做好宣傳動員。通過張貼海報,入戶發放宣傳折頁,召開居民會議、舉行現場宣講答疑等多種形式做政策宣傳并填寫民意調查表。對持有不同意見的住戶,社工們反復上門,了解居民意愿,及時反饋居民訴求,苦口婆心的做好解釋工作,最終使全樓住戶達成共識。目前電梯施工工程正在有序進行。
三是用心打造溫馨環境,用愛經營社區。東里南社工們以社區為家,把居民視作親人。每逢傳統佳節,社工們會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各種活動,吸引親人們回“家”過節,打造出“我們的節日”品牌項目。
三、愛心傳遞,讓力量在零距離工作中凝聚
志愿服務是東里南社區的名片。在社區黨組織的帶領下,黨員們亮身份,做表率,建立黨員先鋒崗,劃定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創建社區黨建品牌—黨旗下的♥志愿。社區團隊為黨員群眾搭建公益平臺,參與社區公益活動,鼓勵人人相親、友愛和諧、互幫互助,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讓愛心傳遞,讓力量在零距離工作中凝聚。
四、交心互訪,讓友誼在零距離工作中長存
經過組織上的認真考察和篩選,2017年東里南社區成為全國首家與香港北角居民協會結對交流社區,開創了京港社區結對交流先河。社工們通過線上網絡交流,線下實地參觀、座談、聯誼等形式向香港同胞宣傳北京發展變化,介紹北京社區工作,展示首都社工風采,不斷增進京港民眾的相互了解,促進情感融合,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