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合恩公益: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
合恩公益: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

2019-09-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合恩公益創始人趙驛在論壇上表示,希望能夠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

■ 本報記者 王勇

“多年前每到一地就會收到當地推廣短信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培訓了那么多心血管急救人才,要是也能有辦法告訴大家附近有人心臟驟停了,或者告訴大家附近有能夠進行急救的人就好了。”談到公眾急救問題,美國心臟協會(AHA)國際培訓中心協調員王革新無限感慨地說道。

王革新的感慨是基于一組令人無比擔憂的數字:多年前的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54.4萬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鐘猝死1人,而搶救成功率不足1%。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臟驟停后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10分鐘之后的搶救成功率無限接近于0——目前我國的救護車很難在這一時間內趕到。這就需要有人在心臟驟停之后及時進行心肺復蘇等搶救。

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是,9月10日,王革新的這一愿望在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初步實現了。這一天,2019中國上海公眾互助急救高峰論壇在張江舉行。在論壇上,公眾互助急救“呼喚App”正式發布。

據合恩公益創始人、合恩首席執行官趙驛介紹,一旦發生緊急意外事件,在呼喚App點擊“緊急呼喚”,系統會根據呼救信號,為呼救者找到距離最近的急救志愿者,并顯示最近的AED位置信息,志愿者能根據路線規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并趕往現場進行施救。

目前,依托呼喚App,合恩實施了上海張江科學城項目,該項目已經聯動了750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志愿者、250臺AED,以實現“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的使命。

55.4萬與1%的搶救成功率

2016年,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猝死北京地鐵,引發了人們對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急救、AED等的關注。

實際上,像金波一樣心臟驟停沒有搶救成功的情況不在少數。據知名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介紹,目前國內每年有54.4萬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鐘猝死1人,搶救成功率不足1%。

導致極低搶救成功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十分短暫,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10分鐘之后的搶救成功率無限接近于0。

其次,由于救護車的數量、站點配置等原因,我國的救護車反應時間比較長。以上海為例,2018年,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披露的數據是上海市中心120急救車平均反應時間為12—13分鐘,居中國領先水平。

在救護車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如果公眾能夠進行科學的院前搶救,也可以提高最終的存活幾率。但在這方面,我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遠的距離。

一方面是不會救。能夠掌握并熟練使用心肺復蘇技能的人員在我國公眾中的占比很少。據中國紅十字會發布的數據,近年來,全國紅十字系統平均每年培訓救護員300余萬名,大約只占我國總人口的0.2%。

“我干了30年急救,只見過4次有人徒手進行了心肺復蘇。”賈大成表示。

一方面是沒有相應的設備。心臟驟停的搶救需要心肺復蘇與AED的配合使用。據賈大成介紹,心臟驟停80%是用除顫器搶救成功的,每延遲1分鐘除顫成功率下降10%。

AED正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給予電擊除顫的醫療設備,在日本的交通樞紐以及人員密集地方很容易找到,但在我國卻很少能看到。

“樹立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安裝使用AED,在我國仍然是啟蒙階段、培育市場階段,依然是好事多磨、任重道遠。”賈大成強調。

需要建立體系化的院外急救系統

針對這一現狀,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表示:“目前在國內心肺復蘇領域,對于病患的搶救空間仍十分巨大。而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推廣AED及公眾急救普及。”

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使公眾掌握基本必備的心肺復蘇等應急自救互救知識與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當然,要讓這些措施真正發揮作用,在培訓人員、配備設備的同時,還要形成一套運轉良好的體系。

合恩首席戰略官呂仁杰基于臺灣及國外關于公眾急救的成熟經驗,針對中國城市級公眾互助急救體系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在系統層面,打造完整的院外心臟驟停地圖,科學化配置急救設備與急救護隊,完善院前緊急醫療系統;第二、在教育層面,簡化教育訓練內容,縮短訓練時數,并推廣在線學習課程以利全民普及;第三、在管理層面,運用互聯網技術,24小時聯機掌控急救設備實時狀態,建立統一的急救設備數據庫與地圖,運用互聯網APP技術,充分結合人與設備。

“呼喚”急救系統的探索

如何在實踐層面真正建立一套公眾互助急救系統呢?合恩通過5年的實踐,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路徑。

自2015年開始,合恩開始急救課程培訓。至今授課傳播面覆蓋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累計培訓超過10萬名學員,年齡跨度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7歲的孩子。

2019年4月至7月,合恩實施了“人才護心計劃”,以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為試點區域,投放了200多臺公眾AED。

人有了,設備有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迅速知道自己身邊有人心臟驟停了,不能每臺都有專業技術人員或者急救志愿者值守。

如何提高公眾的急救參與度?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王毅欣基于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近10萬份病歷檔案的研究提出應該建立第一響應人計劃,一方面加大公眾急救招募、培訓、復訓、更新力度,一方面開展調度系統應用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調動人力、物力資源。

在人力不足的背景下,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調配志愿者、或者在線上進行現場指導等,是比較現實的做法。

基于這一認識,合恩設計研發了互聯網公眾院前急救應用軟件——呼喚APP,一旦發生緊急意外事件,點擊“緊急呼喚”,軟件后臺會進行自動定位并跳出120呼叫界面。隨后,系統會根據呼救信號,為呼救者找到距離最近的急救志愿者,并顯示最近的AED位置信息,志愿者能根據路線規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并趕往現場進行施救。

除此之外,“呼喚”擁有“在線學急救”入口,用戶可以學習專業急救技能;用戶在發現AED的蹤跡后可以上傳到系統,也可以對APP內顯示的AED信息進行糾錯,以方便公眾在意外事故發生后能快速獲取AED。

據趙驛介紹,目前以“呼喚”為核心的系統已經鏈接了750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志愿者、250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下一步,“呼喚”將對全國的AED信息進行遴選優化,同時推動醫護人員、急救救援人員進行注冊加入公眾互助急救系統。

“這是一項非常有遠見和開創性的工作,希望有更廣泛的人群、更廣泛的力量加入。”李宗浩強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欧美色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久久久网|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天天影视综合色区|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色综合婷婷99|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