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近日,“至善大道·情系運河——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公益助殘活動”(下稱“公益助殘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通州區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下稱通州區殘疾人文創基地)主辦、中國工商銀行通州支行和北京市通州區海誠盛世殘疾人服務中心協辦。
殘疾人就業是少數
據通州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玉震介紹:“北京市現有持證殘疾人52.6萬,通州區現有持證殘疾人2.9萬。”大多數殘疾人希望有一個自食其力的機會,能夠為家庭減輕負擔,也可以使自己的未來有保障。但是現狀是,一方面,社會就業形勢本來就緊張,另外,因身體殘疾障礙,一些企業和單位對殘疾人有歧視,寧可繳納殘疾人保障金也不肯錄用殘疾人,而絕大多數殘疾人也因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綜合素質狀況較弱,缺乏競爭力的原因,所以就業率遠遠低于健全人。
為改善這種狀況,讓更多殘疾人能夠走出家庭,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也改變社會對于殘疾人的歧視態度,通州區殘疾人文創基地打造“殘疾人基地就業+居家就業”的新模式,通過扶持更多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實現就業,達成他們融入社會、展現自身價值的美好愿望。同時,該基地的落成更是通州區區委、區政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指示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
“讓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就業,對于殘疾人來說,也是他們特別好的康復的過程。”通州區殘疾人文創基地主任張繼承告訴《公益時報》。
打造助殘新模式
北京市通州區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是由通州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通州區殘疾人聯合會業務指導,社會化運營管理的社會公益項目。它主要以文創產品開發、文藝人才培育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殘疾人就業創收為最終目標。
張繼承介紹,通過文創產業基地項目,現已解決在基地就業與居家就業的殘疾人150人。基地圍繞弘揚“運河文化”和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開發了適宜殘疾人操作的特色產品;另外,基地還和晨光公司合作,以給加工費的形式,讓殘疾人拼裝簽字筆。
“我們把有技能和就業需求的人發掘出來,參與到整個基地建設中,他們既是基地建設者,也是就業者,幫助了基地向前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張繼承說,通過舉辦本次的公益助殘活動,希望喚起更多愛心人士,不用捐款的形式就可以幫助基地,比如一些產品可以幫助開發。“不僅我們要在社會上掀起扶殘助殘新風尚,更重要的要讓這些愛心人士了解我們文創基地是什么,有什么優勢,或者存在什么樣的困難。”
張繼承告訴《公益時報》現在基地遇到的一些困難:政府目前給予基地的運營資金,沒有明確的財務使用標準,希望政府能夠針對基地具體業務給出具體財政指引方式,以便于基地更順暢的運營。另外,他希望北京能夠像浙江省一樣,把當地殘疾人文創基地就業平臺上的產品,納入政府采購序列,以更好地實現基地的自我造血功能。
助殘企業聯盟成立
下一階段,通州區殘疾人文創基地將繼續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以滿足殘疾人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為目標,努力開創殘疾人文創事業新局面,力爭把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打造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又一張精美的名片。
為更好地幫助殘疾人就業,在本次公益助殘活動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助殘企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是通州區殘疾人文創基地與北京汽車物流商會、通州區社會組織聯合會、通州區青年創業者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為公益助殘事業而發起。在今后發展道路上,聯盟全體成員將共同為助殘事業傾盡全力,積極組織開展活動,規范完善助殘項目、助殘服務及運營模式。據了解,待運行順暢、能夠切實發揮作用時,聯盟將草擬規范的聯盟章程,正式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北京市通州區公益助殘協會”,以最規范、最全面、最便利的服務,更好地幫助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
中國殘疾人事業文化助殘志愿者、中國著名十大金牌歌手、玖月奇跡組合成員、玖月智能音樂教育創始人王小瑋,作為北京市通州區公益助殘形象大使出席了本次活動。另外,來自商會、協會、學會及企業等的數十家代表出席了活動,并在現場進行了助殘簽約,以更好地幫助殘疾人。中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殘疾人文創基地音樂導師里歌在現場為來賓上了一堂音樂課,并在現場進行了演奏。(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