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17日,以“慢慢時光·一鹿童行”為主題的廣州尚賢慈善基金會(簡稱“尚賢基金會”)五周年公益慶典在廣州舉辦。活動匯聚政府代表、醫療專家、公益伙伴及受益家庭,既是對基金會五年幫扶成果的復盤,更以“凝聚共識、共建生態”為核心,探索“專業救助+社會支持”協同路徑,為腦損傷兒童關愛事業提供實踐范式。 2020年,尚賢基金會因幫扶腦損傷兒童的初心成立,如今已構建起多元服務支持網絡。截至目前,其合作醫院及康復機構超100家,提供線上康復課程超2萬小時,為家庭節省康復費用超300萬元,投入醫療救助資金超500萬元,冠名4個康復室,累計幫扶超3.4萬人次。 基金會聯合創始人顧芷暢在致辭中表示,基金會始終以“為腦損傷兒童康復創造更多可能”為使命,實現從“單點救助”到“系統賦能”的跨越,服務已覆蓋線上居家康復、專項基金救助、社會融入等多個領域,“公益不是單點幫扶,而是構建有溫度的支持網絡”。 廣東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陳繼山評價稱,尚賢基金會這五年的實踐,用專業的項目設計服務需求,用持續的跟蹤服務確保實效。“期待未來能夠繼續擦亮品牌,繼續做好腦損傷兒童的幫扶服務工作。” 廣州市兒科研究所所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康復科主任徐開壽教授指出,兒童腦損傷康復面臨多重困境。2024年起,其團隊與尚賢基金會合作設立專項基金、共建座椅銀行,截至2025年已資助超50名患兒,支持4名醫務人員培訓,聯合開展新疆義診并推廣康復小程序。未來,雙方將在腦損傷風險早篩、康復技術研究等領域深化合作。 現場,勵志人物“糖果男孩”董志博分享成長故事。他因難產致腦部積水,6個月時確診腦癱,卻在母親支持下自食其力,從賣花到與非遺糖果商合作成為“網紅”,還熱心公益、傳遞溫暖。“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陸鴻、脫口秀演員小佳通過遠程方式,分享了各自逆境成長、為特殊群體發聲的經歷,傳遞正能量。《慢成長·筑未來》關愛腦損傷兒童聯合倡議同期發布。該倡議由尚賢基金會牽頭,聯合醫療機構、愛心企業、志愿者發起,旨在共建“政府有引領、機構有能力、社會有善意、家庭有力量”的長效生態,彰顯跨界協作護佑兒童成長的決心。 受益兒童熙熙與母親吳海玉的訪談打動全場。熙熙因早產缺氧確診腦癱,后又患罕見病癥,吳海玉為帶娃治病放棄自身治療,全家靠父親打工維生。2021年,尚賢基金會專項基金幫扶后,熙熙從不會坐站走到能獨立行走,從說話含混到能唱歌背詩,“孩子眼里有光,就是我堅持的理由”。 慶典還設置了頒獎環節,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李銳、廣州市慈善會執行副會長張偉等為“最美慢天使家庭”“愛心合作伙伴”“戰略合作伙伴”頒發牌匾,既是感謝,更是“未來之約”。現場表演環節,VR繪畫藝術表演以科技傳遞祝福,ICAN工作坊的心智障礙青少年合唱基金會主題曲《Sunshine在心中》,展現生命的光彩。 五載公益路,尚賢基金會從微光聚成暖流。未來,基金會將繼續攜手政府、醫療系統及社會各界,完善腦損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共筑孩子們的溫暖成長路。 (武勝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