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新聞
2018-04-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崔子研
不同的讀書階段,都有其不同的感受、迷惑、困難、取向、收獲,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對于初衷來講,有順利實現的,無奈調整的,完全背離的。對于社會來講,如果人群中的很多人,都是與初衷不一致的人,情緒累積就不是一個好現象。
而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人生階段,高中生人群是不可忽略的人群。
高中是人生岔路口,或繼續學業,或走向社會。繼續學業如出現客觀困難而不能實現,就會怨及家庭或社會,因為主觀想學,客觀不允,當然要波及家庭和社會;走向社會談何容易,技能、機會、選擇、適應、承受、成敗等等,就一個高中生的心理素質、社會認識、知識積淀,應對社會、面向未來是不易的,給社會帶來的壓力也是不可輕視的。
事實上是有很多沒有上大學的人在工作,也不乏優秀者,但在提高全民族素質問題上,這一階段的人還是很重要的關注地帶。
人們首先是要盡量支持高中生繼續學業,這是整個教育發展社會發展所必須的。要解決高中生的就學困難、升學困難,尤其在義務教育還沒有涵蓋高中階段的時候,他們倒成了相對困難大壓力大的人群,政府、家庭、社會組織,支持高中生完成學業、繼續學業責無旁貸。
更為重要的沒能繼續學業的人群,他們的技能培訓、繼續教育、就業創業、情感婚戀等倒顯得迫在眉睫。所謂反對應試教育,不是不考試,而是當不考試的時候,具備何種生存、工作、創業、發展的本領,這才是“素質”的本質內涵。要提高的恰恰是立即要面向社會的人群的素質。
只有幫助高中生繼續學業和順利就業才能解決青年人大學前同社會接口問題,這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社會勞動力的一個門檻,得跨過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