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看阿拉善SEE如何辦一場體驗式公益活動?
看阿拉善SEE如何辦一場體驗式公益活動?

2016-05-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璇

從北京到阿拉善,5個小時的時間由繁華穿越到荒涼,卻又在荒涼中體驗到了新的豐富多彩。

5月1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抵達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參加了一場由阿拉善SEE基金會發起、為期3天的“一億棵梭梭,給世界一點綠色”公益探訪活動。這片地處內蒙古最西邊的地區,是騰格里、巴丹吉林和烏蘭布和三片沙漠“合體”的最后一塊拼圖。一棵棵看似弱不禁風的梭梭,正頑強地阻擊它們的蔓延和擴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志愿者聚集于阿拉善SEE治沙基地

隨行的諸多志愿者都是第一次和沙漠腹地親密接觸,“荒涼”和“單調”幾乎是眾口一詞的印象。然而活動第一天,我們有限的知識結構里就不再只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當SEE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來到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的時候,眼前橫亙著一片1.5萬畝的典型沙地,這里目前正在申請國家沙漠公園。

為了能讓我們這些第一次接觸沙漠的志愿者們更好地認識所處環境,SEE的工作人員把我們分成了紅、綠、藍三隊,穿越沙丘,尋找裝有“一億棵梭梭”活動拼圖的寶箱。經過兩個小時的奮戰,所有隊伍都成功找到了寶箱。這種類似“真人秀”游戲的方式帶來了極強的代入感,很快讓志愿者踴躍參與進來。經過“入職培訓”之后,我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了解到了近40種沙地里的動植物:有背部上下卷繞在沙地上曬太陽的沙蜥,還有葉片有韭菜味道的沙蔥,還有喜歡“扎堆”的沙鞭,以及蓬松如扇形的沙蒿。諸如此類的動植物不禁讓人驚嘆荒涼沙地中的生命力。

雖然再貧瘠的土地也有絢麗的生命在繁衍著,但是,如果不加以保護,讓荒漠化蔓延,那么這些生命終將消失,人類也無法獨活。根據2015年年底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監測報告顯示:全國荒漠化土地261.1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2000年以來,荒漠化土地僅縮減了2.34%,沙化土地僅縮減了1.43%,恢復速度緩慢。因此,荒漠化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這種以游戲方式的代入式情景體驗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全方位體會到了荒漠化治理的緊迫。我們也自然成了阿拉善“體驗式公益”的受益者。然而,治理沙漠化并不是將“沙漠綠洲化”。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一旦綠洲開墾太快,透支了當地的水資源而變得不可持續時,就會遭到沙漠的“反噬”,嚴重危及區域生態安全,這就要求人類在沙漠中開墾農田需要“以水定地”、量力而行。

正如該項目負責人龐宗平在活動行前會上對志愿者解釋那樣,“我們不是要向沙漠進軍,而是對荒漠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和恢復,遏制沙漠擴張,恢復阿拉善的生態屏障,阻擋三大沙漠握手。”

手把手掌握治沙方法

志愿者學習如何扎沙障

在對沙漠動植物和生態背景有一定了解后,我們就需要實操在沙地里種梭梭。我們聽說過流沙,也知道沙丘會移動,因此在沙漠中種植梭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把沙子穩固住——扎沙障。沙障可以消減風速、固定沙表,因此,種在沙丘上的梭梭才可能存活。在活動中,在基地植物專家李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學習并體驗了平鋪式稻草方格沙障的制作。

對我而言,以前這樣的場景僅從電視上見過,具體的實操遠比想象的復雜,絲毫不能松懈。在2個小時的制作過程中,好幾次都需要返工。“如果一個沙障沒做好,尤其是四個角出現了缺漏,風吹過來就會毀了這一整片梭梭。”李老師嚴肅地講解著,認真對志愿者制作的沙障進行返工指導。

而比起扎沙障,種梭梭更多是一項細致的體力活。沙障將沙地切割成一個個方塊兒,首先要在每個方塊內打坑,每個坑需要一個半鐵鍬的深度,以便給梭梭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種植的時候,要保持根系垂直于地表,把四周的土蓋上,拎著苗的頂部將蓋上去的土踩實,然后澆水。澆水對于剛下地的小苗來說非常重要,第一年一定要澆兩次水,第二年根據氣候條件繼續澆1到2次水,而長到第三年的梭梭,一般就不需要再人工澆水了。這一過程讓我意識到,原來在沙地上種植植物的步驟如此繁瑣。

據悉,阿拉善地區歷史上曾有800公里以梭梭林為主體的荒漠植被帶已經嚴重破壞和退化,而荒漠區梭梭的自然更新發展的速度是十分緩慢、艱難的,因此,必須采取人工促進的方式來恢復這片天然生態屏障。

在總結過去十年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阿拉善SEE于2014年10月6日正式啟動“一億棵梭梭”項目。截至2015 年底,共完成梭梭造林38.1 萬畝;未來10年,SEE計劃種植一億棵梭梭,恢復200萬畝以梭梭為主體的荒漠植被。

親自體驗當地牧民生活

阿拉善SEE工作人員向志愿者講述如何驗收梭梭成活率

在經過前一日的梭梭種植“見習”,第二天我們來到蘇海圖牧民胡開竟家的草場,體驗SEE梭梭驗收工作。驗收需要將計數器和心算結合,用心數梭梭的總數,用計數器記錄死亡的棵樹,最后兩個數據相減便算出這片草場梭梭的成活率。在這片草場中,志愿者一共記錄梭梭六千多株,成活五千多株,這片草場的梭梭成活率約80%。

對于志愿者來說,我們也許只是體驗了10分鐘左右的驗收工作,但對于SEE的工作人員,這個數字可能要放大一千倍。阿拉善SEE基金會荒漠化防治中心的謝軍說:“每年驗收工作,都是用腳一步步‘踩’出來的,鞋子都要穿壞幾雙,起早貪黑吃不上飯是常事,關鍵是要對每個牧民及整個項目負責,準確記錄。”這不禁令我們心生敬佩。

為了能讓當地牧民實現自我“造血”功能,阿拉善SEE與當地政府、社區、牧民共同努力,實現了“梭梭-肉蓯蓉”沙產業,不僅促進項目可持續發展,又能為牧民增收、改善經濟生態循環的模式和機制。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樹根部的植物,有“沙漠人參”之稱,據說一根新鮮的肉蓯蓉能賣到百元,有的還能上千,而肉蓯蓉的種子竟賣到2萬元一公斤。“先種3年梭梭,再種3年蓯蓉,6年后就成金子了。”被譽為“梭梭大王”的胡開竟講道,到2016年春天,他的梭梭林面積已經有10000畝了。

去年一年,胡開竟一家通過銷售蓯蓉種子、肉蓯蓉共收益20多萬元,而家庭收入增長的同時,更大的效益是家鄉環境的變化,那些原本退化的草場正在綿延的綠色中恢復……“最令我高興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現在有很多外出打工的老鄉回來了。”

據阿拉善SEE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蘇海圖地區大約90%的牧民都在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

當地牧民申請加入梭梭種植項項目,可直接到蘇海圖合作社報名,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管理梭梭種植和驗收,再由SEE進行抽查復驗。同時SEE還會對牧民進行種植培訓,一對一進行輔導,牧民收獲的肉蓯蓉通過合作社統一對外銷售。整個執行過程十分嚴格,對牧民的要求也非常高,種出來的梭梭只有達到標準,牧民才能拿到種植補貼。而也正因為如此,才避免了個別弄虛作假的情況,保證了梭梭種植的品質。

“體驗式公益”正逐漸流行

志愿者用愛心傳遞公益力量

對體驗者而言,“一億棵梭梭”項目首先通過游戲的代入感,讓參與者覺得公益很有趣;其次,通過親手實操和親身體驗,更深刻的了解沙漠;最后,志愿者們的傳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并關注這一活動。截至目前,一億棵梭梭微博話題閱讀數已達3680萬次。

來自河北保定的志愿者張振天參加完此次活動說:“我覺得梭梭樹志愿者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能通過參與這樣的行動對環保事業出一份力。除了做一名志愿者外,同時也要做傳播者,讓更多人去了解阿拉善,了解環保,哪怕只是盡個人的一份力,也能夠慢慢的改變整個大環境。”

來自南方的志愿者王曼怡平時對梭梭接觸的機會很少,第一次來到干旱半干旱的阿拉善地區后,她覺得通過活動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牧民和防沙固沙工作,以及SEE在當地開展的工作。

體驗式公益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傳播類公益產品,它通過這種有效的體驗、人人參與的形式去“強鏈接”大眾,讓每個人都成為公益參與者,成為公益傳播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久久综合色老色|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综合久久精品色|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狠狠色综合日日|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播放|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国内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