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十大行動案例發布
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十大行動案例發布

2020-04-0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2020年4月3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發布“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十大行動案例”。自新冠疫情爆發,國際公益學院案例中心持續密切關注慈善力量在全球抗疫中的行動和進展,盤點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行動案例及其對行業的影響,旨在分享伙伴經驗,推動中國社會組織在“走出去”更加專業化,從學術角度,為全球抗疫盡一己之力。
 
從2月下旬開始,中國人的抗疫行動就突破國界,并隨疫情發展逐漸拓展到“全球”。除了國家援助計劃,一部分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也盡己所能開始援助國外疫區和僑胞。
 
據國際公益學院研究團隊的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31日,中國內地社會組織已經或計劃開展的全球抗疫行動覆蓋六大洲至少109個國家(不含中國),占有疫情的國家的比例達到了54%,其中包括捐贈檢測試劑盒,利用優勢資源精準支援疫情前哨的猛犸基金會;設抗疫專項基金,專業國際援助發揮成示范效應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馬云基金會&阿里巴巴基金會的全球抗疫戰略布局速成,國際援助版圖大擴張;微醫全球抗疫平臺致力企社合作推廣“互聯網+醫療”,形成在線救援抗疫新模式;中意慈善論壇發起機構帶動多方參與,發起支援意大利抗疫聯合行動的抗疫漣漪效應;中外組織跨界合作,促進多方參與形成優勢互補的IACCR&中歐抗疫綠絲帶行動;校友情誼化為援助行動,大幅降低海外捐贈信任成本的高校校友會;充分發揮靈活度與號召力,主動馳援全球抗疫的志愿者自組織;國內經驗延續海外,探索志愿者開展全球服務有效模式的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專注自身業務領域,幫助海外華人做好心理“防疫”的惠迪吉心理支持熱線等。此外,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聯合馬云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發布的多語種《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經驗》已分享到224個國家和地區也是此次抗疫的創舉。
 
“這次疫情形成了民間自發且全方位的對外支援,具有創新意義。”國際公益學院代理院長黃浩明教表示,緊急救災下的跨界合作、抱團取暖、“實用主義”,以及社會組織參與海外抗疫合作方式的靈活多樣,是本次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中值得關注的特點。但是,研究中也發現,中國社會組織仍存在“走出去”經驗不足、規模小而分散,國際渠道不暢,缺乏持續性的戰略合作伙伴,缺乏專業和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等問題。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02個國家。在真正的“全球大流行”面前,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獨善其身。剛經歷了疫情的中國人,更能體會病毒傳播之猛、防護物資之缺、檢測診療不足之憾、親朋感染之痛,也深諳社交隔離、信息溝通、經驗分享、心理慰籍之必要。In global health security,we are only as strong as the weakest link.No one is safe until we are all safe.(在全球衛生安全中,我們的實力取決于最弱環節。沒有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所有人都安全了。)世界衛生組織在其2018年度應急工作年報所說的這句話,是為2020年全球抗擊新冠肺炎所做的注解。
 
2020年1月下旬,當新冠肺炎在中國肆虐、武漢封城、醫療和防護資源告急、億萬民眾居家隔離的時候,海外僑胞和多國政府、民間伸出援手,支持中國渡過危難關頭。中國抗疫一個多月后,疫情逐漸平穩。但中國以外,情況日趨嚴重。2月20日開始,除中國外新增確診病例數占當日全球新增總數的比重快速上升,日、韓、伊朗、意大利等歐亞大陸國家感染人數尤為醒目。3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圖出現大交叉。這一天,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超過中國,全球確診人數超過16萬。隨后,歐美各國感染數據激增,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06時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85萬例,累計死亡42,032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球抗疫戰爭中,中國人和中國的社會組織不可避免投身其中。無論是使命使然,還是出于互助或報恩,或牽掛海外親朋,或只為滿足單純的人道主義精神,我們的種種努力和行動,都匯入對外援助的洪流,成為人類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重要力量。
 
附: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行動案例及其對行業的影響
 
案例一猛犸基金會:
 
捐贈檢測試劑盒,利用優勢資源精準支援疫情前哨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所長脅田隆字接收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代表、猛犸基金會代表轉交檢測試劑盒
 
(圖片來源: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會)
 
行動:
 
2月20日,由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猛犸基金會”)、華大基因和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聯合捐贈的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抵達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正式開啟猛犸基金會參與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公益行動。
 
截至3月30日,猛犸基金會聯合中國政府、私營部門、社會組織,并通過中國駐當地大使館先后向日本、秘魯(1000份)、安哥拉(1000份)、菲律賓(1000份)、塞爾維亞、文萊、貝寧(1500份)、阿根廷(首批1500份)、非洲多國(包括烏干達、南非、埃塞俄比亞、突尼斯等)、馬來西亞(5500份)、中美洲各國(包括巴拿馬、加勒比海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等國捐贈由華大基因研制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已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歐盟CE認證,以及中國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
 
除此之外,猛犸基金會還聯合鳳凰衛視、華大基因特別發起“火眼”實驗室的捐贈活動。在國內抗疫期間,“火眼”實驗室已具備整套技術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核酸檢測日通量。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建或洽談中。
 
評價:
 
檢測試劑盒是臨床確診和患者康復出院的重要技術耗材,是抗擊疫情的重要“前哨”。猛犸基金會聚焦疫情前期診斷的關鍵階段,同時借助發起單位華大集團的專業優勢,以及中國駐當地大使館的跨境協調優勢,精準開展公益行動,專業性強,抗疫效率顯著。此外,試劑盒捐贈和“火眼”實驗室捐建也有助于完善受援國的公共衛生基礎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案例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設抗疫專項基金,專業國際援助成示范效應
 
中國紅十字會專家志愿團隊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
 
(圖片來源: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行動:
 
3月10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紅基會”)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統一部署,設立“抗疫國際人道援助基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募集資金和防護物資,馳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嚴重國家。該基金將通過網絡眾籌和企業定向籌集活動的方式,接收社會各界捐贈。首批募集采購和捐贈物資已運抵伊朗和伊拉克。
 
3月23日,中國紅十字會聯合恒大集團,由恒大集團捐資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設立“恒大國際抗疫援助基金”。該基金主要用于向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人道援助,主要包括支持中國紅十字會采購受援國急需的醫療物資、防護物資,派出國際援助醫療隊的后勤保障等。
 
評價:
 
以專項基金的方式支持國際人道援助,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有的國際援助項目經驗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延續。紅基會發揮其慈善募捐優勢,協助中國紅十字會將專業的人道服務經驗帶向全球,并在國際人道援助捐贈方面形成了示范效應。
 
案例三馬云基金會&阿里巴巴基金會:
 
全球抗疫戰略布局速成,國際援助版圖大擴張
 
波斯語版《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經驗》封面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行動:
 
馬云公益基金會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自3月初開始啟動國際抗疫行動,主要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捐贈防疫物資。3月3日至22日,兩家基金會先后向亞、非、歐、南美、北美五大洲至少94個國家捐贈口罩、檢測試劑盒、防護服等醫療防疫物資。
 
第二階段,總結并傳播國內抗疫經驗。3月16日,兩家基金會開始與非洲各國醫療機構合作,為其提供新冠病毒臨床治療的網上培訓資料。3月20日,兩家基金會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布多語種版本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經驗》,并將其分享到219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量達95.7萬次。該手冊目前已翻譯成8種語言,包含防控管理、診療經驗、護理經驗等內容,為其他國家應對疫情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第三階段,建立線上交流平臺。在阿里云智能、阿里健康的共同支持下,兩家基金會發起了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Global MediXchange for Combating COVID-19,簡稱GMCC),旨在為世界各地的一線醫生和護士提供抗疫實戰經驗分享,方便他們在線交流協作,并以科技抗疫為醫療科研機構提供AI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能力支撐。該平臺包括資源共享中心(即《新冠肺炎防治手冊》下載平臺)、國際醫生交流中心、海外華人新冠咨詢中心、科技助力抗疫中心四大模塊。
 
評價:
 
馬云公益基金會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在疫情開始全球蔓延的早期,便迅速展開全球抗疫的戰略布局,并在兩周內形成系統的國際援助行動。在捐贈方面,兩家基金會的行動極大地拓寬了中國公益海外捐贈的地理版圖,在本次參與國際抗疫的社會組織中尤為突出。在援助內容方面,兩家基金會并未止步于物資捐贈,而是迅速利用阿里健康產業布局和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優勢,組建線上實戰共享平臺,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面向全球分享中國抗疫經驗,解燃眉之急。由于全球疫情依然嚴峻,我們十分期待兩家基金會未來在抗擊疫情中的新動向。
 
案例四微醫全球抗疫平臺:
 
企社合作推廣“互聯網+醫療”,在線救援成抗疫新模式
 
微醫全球抗疫平臺中文版界面
 
(圖片來源:微醫全球抗疫平臺)
 
行動:
 
3月14日,數字健康平臺微醫(WeDoctor),聯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同步上線微醫全球抗疫平臺中英文版,匯聚海內外醫療資源,向旅居海外6000多萬同胞和億萬國際友人推出新冠肺炎實時救助服務。同期上線的還有1月29日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中英雙語版圖書,這是全球首部關于新冠肺炎防治的中英文對照出版物,為在華外國友人以及海外同胞帶去權威科學防治知識,指導科學防疫。
 
微醫全球抗疫平臺主要提供防疫手冊、心理援助、知名中醫免費咨詢、抗疫社群、各國疫情黃頁等五大服務,首批加入平臺的醫師均來自國內三甲醫院。截至3月31日,微醫全球抗疫平臺累計訪問量達1268萬,目前已有7,746名醫生加入,已服務海外同胞56,058例。3月18和22日,微醫全球抗疫平臺分別組織了兩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分享會,累計共400余位海外醫務人員和近3萬名海外用戶通過在線課堂學習疫情科學防控相關知識。
 
評價:
 
在國內疫情爆發期間,微醫是中國最早提供抗擊疫情在線義診服務并挺進核心疫區武漢救援的數字健康平臺。為了給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全球抗疫平臺正式成立,成為企業與社會組織聯合發起的全球抗疫典范項目。截至3月23日,微醫全球抗疫平臺已獲得中國駐六大洲98國使館、63個領事館的官方推介。該平臺不僅獲得了中國醫生的支持,也獲得了政府的認可和推廣,成為全球戰“疫”中特殊的空中部隊。
 
案例五支援意大利抗疫聯合行動:
 
中意慈善論壇發起機構帶動多方參與,形成抗疫漣漪效應
 
“支援意大利抗疫聯合行動”于3月20日在北京舉行捐贈儀式。
 
(圖片來源:國際公益學院)
 
行動:
 
3月20日,中意慈善論壇三方發起機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國際公益學院與意大利都靈大學中國研究中心(TOChina Hub)聯合發起“支援意大利抗疫聯合行動”。此次行動一方面為意方對接了中國在國內抗疫行動中有效的醫療物資生產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發動國際公益學院發起機構、校友機構及愛心企業伙伴共同支持意大利抗疫行動。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先生向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中企會企業家俱樂部、深圳市商業聯合會發出動員與倡議。馬云先生率先響應,由馬云公益基金會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的50萬只口罩以及檢測試劑盒等防疫物資于3月18日運抵羅馬,并與意大利紅十字會國家緊急中心完成交接。發起機構老牛基金會捐贈90萬元,支援意大利。校友機構榮程普濟基金會捐贈5.6萬件醫療防護物資,中國獅子協會四川代表處八分區捐贈5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捐贈1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藍帆醫療、璞唐生物、魏橋集團、騰訊公益基金會、中國工商銀行、愛佩儀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伙伴均參與了捐贈,物美集團、國藥集團、中國石化、京東集團等企業伙伴也在積極協調物資采購渠道。
 
評價:
 
國際公益學院作為中意慈善論壇發起方之一,發揮國際合作優勢和行業平臺功能,輻射帶動其董事會成員、校友機構及愛心企業伙伴共同支援意大利抗疫,形成了漣漪效應。
 
案例六IACCR&中歐抗疫綠絲帶行動:
 
中外組織跨界合作,促進多方參與形成優勢互補
 
“中歐抗疫綠絲帶行動”官方圖標
 
(圖片來源:浙江省工業設計協會官方微信號)
 
行動:
 
2月25日,由新安世紀教育安全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國遠副教授召集,聯合中國、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等國多家專業機構發起了“社區應對新冠肺炎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COVID-19 Community Response,IACCR)。聯盟主要由包括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非營利組織、地方政府機構自愿集結組成,專注于在疫情期間激活與建設志愿者群體,提升社區層面響應能力。目前,聯盟成員中的中國團隊與日本大阪大學、京都大學、兵庫縣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及日本災害救援志愿者網絡(NVNAD)、CODE海外災害援助市民中心機構負責人和救援人員進行了第一階段經驗交流。聯盟也于3月25日成功舉行了第一次應對COVID-19信息和技術交流會議。
 
3月10日,(中國)光華設計基金會與(比利時)世界綠色設計組織聯合百余家行業組織共同發起了“中歐抗疫綠絲帶行動倡議”,并提出“中歐同日月,攜手煥新天”的理念,號召各界為歐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根據“綠絲帶國際救援”第8號公告,截止23日,已得到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瑞士、比利時、挪威等國衛生部門及22個城市反饋的疫情信息和物資需求信息;同時確立了意大利羅馬、意大利里米尼、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瑞士日內瓦、比利時布魯塞爾為對接點;現有醫用現貨物資渠道貨值金額約2500萬,已收到捐贈物資23筆價值約210萬。截止27日,已經有151家社會團體和295名各國志愿者參與到這個大平臺之中。
 
評價:
 
中外組織合作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提升國際援助的效率和精準度。此外,以聯合行動的方式開展國際援助,為國內社會組織提供了更多參與國際援助的渠道和機會,促進了社會組織與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之間的跨界合作,也提升了中國社會組織的國際影響力。
 
案例七高校校友會:
 
校友情誼化為援助行動,大幅降低海外捐贈信任成本
 
行動:
 
3月17日,由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上外和上海大學6所高校的法國校友會組成的“上海高校法國校友會聯合平臺”對旅法華僑、中法友好人士發起倡議,呼吁對法國防疫一線的“逆行者”們進行醫療物資捐贈。倡議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十余家國內高校在法校友會以及法國高校中國校友會的支持。截止至3月23日,“上海高校平臺”已經收到護目鏡5420只、口罩類30萬只的捐贈意向以及87,827元的善款。“上海高校平臺”同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及巴黎醫院-法國醫院基金會合作,由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負責接收來自海外華僑的物資捐贈,并協助“上海高校平臺”對法國急需的醫療物資進行采購。同時,巴黎醫院-法國醫院基金會也為上海高校平臺開通了歐元捐款渠道,該渠道募集的資金將統一用于為一線抗疫人員搭建臨時休息屋。
 
3月30日,北京大學校友會與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也發起聯合倡議,號召全球北大校友為“北大校友全球抗疫基金”募捐,開展“百萬口罩行動”,形成全球北大人戰疫共同體。
 
評價:
 
校友會在全球抗疫行動中形成了特殊的張力,校友間的紐帶降低了組織進行海外捐贈的信任成本,校友的情誼轉化為實在的援助行動,守望相助,共襄善舉。
 
案例八志愿者自組織:
 
充分發揮靈活度與號召力,主動馳援全球抗疫
 
高溫青年社區馳援伊朗合影
 
(圖片來源:世界溫州人家園)
 
行動:
 
高溫青年社區(Blazing Youth Community)由溫州創業磨坊社區的創業者、溫州海歸聯盟的留學生和溫州民間智庫促進會的研究者共同組成。為了表達全球華人社區的支持,高溫青年社區在“疫區優先”(對部分疫情較重國家地區提供幫助)、“民間先試”(民間組織先行探索有效資助方式)、“物資先行”(直接提供符合海外援助對象所在國家標準的合格合規物資)的三個基本原則下,在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的指導下,從馳援意大利做起,目前馳援對象包括意大利、伊朗、韓國、希臘、塞爾維亞、法國、西班牙等15個國家,馳援方式已經擴展為物資援助、心理咨詢、中醫診療和義賣出海等多種形式。截至3月23日,高溫青年社區直接完成物資捐贈80.7萬件,總價值591.2萬元,協助完成物資捐贈210.9萬件,價值575.7萬元。
 
“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vencido”(西班牙語)是一個關注民眾抗疫自組織的志愿者小組,意為“團結的人民不可戰勝”。該小組致力于收集和傳播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由民眾自發形成的抗疫自組織的信息,試圖搭建跨越地域、語言和文化的抗疫團結平臺。目前,志愿小組與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進行合作,建立了海外自組織通訊錄。該通訊錄對各國/地區有效合法渠道發布的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報道與資料進行篩選與整理、對相關地區的社會組織及志愿小組的聯系方式進行了匯總與整合,目前已建立美、英、加、意、德、法、西、韓、日、澳、俄、香港等12個國家及地區的資料庫。
 
評價:
 
高溫青年社區是馳援溫州行動的延續,獲得各國政府、媒體和公眾的高度認可,也受到國內外多家知名媒體跟蹤報道。“El pueblo unido jamás serávencido”志愿者小組讓社會看到了自組織的行動力和影響力。新冠肺炎的爆發掀起了一波志愿服務的熱潮,這對中國志愿服務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案例九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
 
國內經驗延續海外,探索志愿者開展全球服務有效模式
 
菲律賓i志愿大學海外學院抗“疫”第一課
 
(圖片來源: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
 
行動:
 
2020年1月,在武漢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行動中,“iWill”聯合了31家公益組織、2000名全國各地專業志愿者在線上匯聚,形成志愿者聯合行動,以社工、心理、醫務、法律、管理、公共政策等專業知識,為受疫情影響的人群無償提供陪伴與支持。在全球疫情風暴中,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秘書處和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聯手“iWill”共同發起“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在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的特別支持下,旨在將國內抗疫的經驗延伸到海外。此次“iWill”海外服務組的行動目標主要有兩個:一為協力海外華人提供后援智力、心理和技術等專業志愿援助;二為研發志愿者有序有效參與全球社會公共事件的新機制。
 
“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將“三師聯動”志愿服務模式和“三線賦能”抗疫模式延續到了海外抗疫行動中。“三師聯動”志愿服務模式即社工師+醫師+心理咨詢師協同在線社群提供專業咨詢與危機干預服務。“三線賦能”抗疫模式即以專業志愿者社群通過集群化聯動,為所在地志愿者和社區所提供的專業志愿服務的模式。
 
截至3月26日,“iWill”海外留學生服務行動計劃”已經招募了200名志愿者,為近2800多名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提供健康咨詢和心理陪伴服務。
 
評價:
 
“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的配合優勢,通過線上迅速整合資源,線下進行服務對接。“iWill”探索的志愿者參與模式為日后志愿者參與全球緊急援助提供了有效的經驗借鑒。
 
案例十惠迪吉心理支持熱線:
 
專注自身業務領域,幫助海外華人做好心理“防疫”
 
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
 
(圖片來源:微博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
 
行動: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以下簡稱“惠迪吉”)對1月30日推出的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021-53531907,13321896118)進行升級,將服務范圍從全國擴大為全球。自3月11日起,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面向全球提供中文公益心理支持服務,43位心理咨詢師志愿者24小時輪班值守,幫助全求各地求助者做好心理“防疫”,幫助廣大海外華人走出心理困境。
 
截止3月26日24時,熱線接打總量1088個,完整關愛案例507個。除中國本土的求助者外,熱線接收了來自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聯酋等多個國家的求助電話。
 
評價:
 
隨著海外的新冠疫情爆發,旅居國外的廣大華人群體陷入了困境:面對疫情的直接威脅和一些國家出現的對華人的歧視和排斥現象,海外華人承受著雙重的壓力,而身處海外缺少文化認同和社會支持。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關注到海外華人可能面臨的心理壓力和傾訴需求,結合組織原有業務經驗,開展精準服務,是專業化響應疫情的體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18和谐综合色区|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给综看|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色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色综合.com|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喷水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天天在线综合网|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