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額信貸與普惠金融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11-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行了“中國小額信貸與普惠金融發展研討會暨《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二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紀念文集》發布會”。與會者對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和總結,深入分析了其發展現狀,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從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引進孟加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小額信貸模式算起,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的發展已有25年。今年又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正值中國精準扶貧的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為了總結中國小額信貸發展25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推動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進一步為實現脫貧攻堅和中華民族“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做出更大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和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共同邀請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的親歷者,包括實踐者、專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編寫了《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二十五周年回顧與展望紀念文集》。
本文集由吳曉靈和劉克崮為顧問,由杜曉山和劉文璞主編,孫同全和白澄宇為副主編,對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歷程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回顧、總結和展望,共含37篇文章,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和政策篇,含18篇文章,內容涉及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的背景、過程、現狀、經驗、教訓、挑戰、趨勢和建議等。第二部分為實踐篇,含19篇文章,其中18篇是關于各類典型機構代表的小額信貸業務發展過程、運行模式和效果、經驗和教訓、挑戰和對策建議等,各篇文章是按各機構開展小額信貸或普惠金融服務的時間排序,從中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另1篇文章是對小額信貸行業協會組織發展問題的總結和思考。本文集中每篇文章都浸透著作者在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領域的長期親身實踐、觀察、思考和深刻體會,是反映中國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歷程的縮影。
中國現代小額信貸起源于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的扶貧行動。自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先后在河北省和河南省與當地政府合作成立了4個“扶貧經濟合作社”,引入孟加拉鄉村銀行小額信貸模式開展扶貧試驗,實現了信貸扶貧資金真正到達貧困戶的“真扶貧,扶真貧”良好效果。此后,國際多雙邊發展組織和國際民間組織對華援助中也大量采用小額信貸扶貧模式,并由農村扶貧進一步拓展到城市扶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創業。到2005年,中國以扶貧為己任的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和項目達到300家左右。這些小額信貸機構和項目主要以扶貧以及婦女和兒童發展為宗旨,其中80%以上的機構或項目位于國定貧困縣。以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追求扶貧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2005年,聯合國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2006年,人民銀行課題組和中國小額信貸聯盟聯合翻譯了聯合國2005年“建設普惠金融體系”藍皮書,標志著中國政府對其正式接納。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墨西哥舉辦的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此后,在中國普惠金融的理念、理論和實踐得以快速倡導和發展。2015年底,國務院頒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成為未來五年國家層面的普惠金融發展戰略規劃。2016年,杭州G20峰會通過《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成為數字普惠金融領域首個國際綱領。2017年,原銀監會印發了《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積極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和產品,并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在這25年里,中國的小額信貸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扶貧的涓涓細流發展成為蓬勃的服務普羅大眾和小微實體經濟的普惠金融大潮,其功能從農村扶貧工具發展成扶持城鄉小微企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金融手段,其業務內容從單一的小額貸款發展到包括存款、支付、匯兌、保險等綜合性的小微金融服務,其從業機構由公益性小額信貸機構的一枝獨秀發展到農民資金互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各類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競相參與的百花齊放,其技術手段從手工操作發展到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其理論與政策視野從小額信貸扶貧產品與機理發展到包含宏觀法律政策環境、中觀基礎設施和中介服務、微觀金融產品與服務機制的普惠金融體系。這些變化是新時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有效路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