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16年,我國殘疾人事業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政府購買助殘服務
“幸好有了這個平臺,我有了收入和朋友,再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包袱’,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讓小竹贊不絕口的正是上海市嘉定區殘聯購買的幫助殘疾人就業的“陽光工坊”項目,因肢體殘疾困在家中多年的小竹正是通過該項目,經常忙著整理草編作品去給他人講課。
“陽光工坊”項目以社會化運作方式由嘉定區徐行鎮助殘服務社投標承接,現有10多名殘障人員。這一項目的推出既使嘉定黃草編和竹刻這兩項非物質遺產得到了發揚光大,又提高了殘疾人家庭收入。
2016年,全國各級殘聯投入政府購買服務資金24.95億元,開展服務項目4894個,服務2749萬人次,由民辦非營利機構作為承接主體的占30%,放大效應顯著。
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
2016年12月22日,北京市豐臺區重度殘疾人劉繼軍家里熱鬧起來,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來他家走訪慰問。劉繼軍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靠眨動眼睛使用眼動儀,寫下30萬字的感想,鼓舞病友增強信心,戰勝困難。他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用親身經歷為病友和他們的家人交流治療和康復經驗。張海迪祝福他新的一年吉順安好,并為他送上慰問金。
去年,全國各地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實現全覆蓋,已有413.5萬貧困殘疾人納入國家建檔立卡數據庫中,相關任務正在層層分解到各地。許許多多像劉繼軍一樣的殘疾人獲得政府的補貼,生活獲得改善。到2016年8月,“兩項補貼”制度受益人群達1500萬人次,全面落實后有望達2000萬人次。
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省(區、市)明確了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作為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16年6月底,800多萬城鄉貧困殘疾人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據實名統計,目前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殘疾人超過1800萬,參保率達76.7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殘疾人超過2500萬,參保率達96.4%。近70萬殘疾人得到了集中托養、日間照料和居家服務。
改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
“無障礙改造幫我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大問題,感謝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近日,山東省沂源縣對2016年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進行了檢查驗收,沂源縣魯村鎮肢殘人王瑞貴高興地對檢查人員說。
沂源縣殘聯去年為20戶貧困肢體殘疾人家庭免費進行了無障礙設施改造。在全國各地,許多殘疾人感受到無障礙給他們帶來的便利與實惠,大大方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2016年,中國殘聯等多部門推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進一步做好重度殘疾人醫療服務及保障工作的措施,提高了殘疾人醫療康復保障水平。2016年10月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殘疾人列為服務重點。《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對減少、控制殘疾的發生與發展作出部署。2016年,國家基本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出的任務,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逐年提高,新解決7.6萬名殘疾兒童的入學問題。2016年,9491名殘疾學生被普通高校錄取。
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
2016年12月2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德尚雕刻廠里,一枚枚小小的橄欖核被雕刻成惟妙惟肖的核雕藝術品。很難想象,這些核雕作品大多出自殘疾人之手。
德尚雕刻廠是省級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在廊坊市的扶持下,短短幾年帶動50多名殘疾人從事核雕工作,殘疾人員工達到30人。核雕讓這些殘疾人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家庭負擔也減輕了。
去年,中國殘聯推動出臺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的扶持力度;聯合印發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6~2020年),幫助更多殘疾人提升職業技能;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功能,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截至2016年12月,55.9萬殘疾人獲得職業培訓,通過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靈活就業、輔助性就業、支持性就業等多種方式,城鄉新增殘疾人就業28.7萬人。
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2016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10起殘疾人權益保障典型案例,闡明基本案情、法律依據和典型意義,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的示范引領作用,落實禁止歧視殘疾人的法律規定。這些案例中,人民法院分別從維護殘疾人的健康權、婚姻自主權、繼承權、勞動權、生產經營權、財產權等不同角度切實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單眼視障人士和上肢殘疾人駕駛汽車的呼聲日趨強烈。為回應廣大殘疾人的期待,2016年4月1日,公安部等部門出臺單眼視障人士和上肢殘疾人駕車等政策。為殘疾人出行、參與社會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據《慈善公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