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慈善變局:公益改變中國

  中國現代慈善公益事業用簡短的歷史說明,中國人在全球化之中,不僅未弱于西方百年現代慈善積淀,更表現出了與中華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特質:沒有豪言壯語和所謂的文本積累,近30年中國公益慈善史是中國煥發了愛心活力的歷史。
■ 本報記者 宋宗合

  “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這句話被許多人用來形容2008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變化,其實也可以形容30多年來中國整個現代公益慈善歷程的變化。
  年度千億捐贈及數百萬志愿者群體的崛起,的確讓人感嘆不已,所謂公益(志愿者、NGO、公民社會)元年之稱,的確可以表明中國社會公益氛圍的濃烈、表達一種驚喜愛心匯聚的熱切,但絕不應該視為異常井噴或者是突如其來,中國慈善公益文化隨華夏文明綿延不絕,所有國民性格的表現,都是厚積薄發所致。
  盡管中國現代意義上的慈善公益事業迄今不足30年,但是國人用愛心云集的行動印證了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短短成長歷程所創造的成就。
慈善的新生
  慈善歷來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和文化瑰寶,縱觀中華歷史發展進程,慈善理念一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的仁愛思想、墨家的兼愛思想綿延流長。
  在中國,公益慈善的歷史首先體現在公益慈善組織的誕生、成長、變遷歷程中。
  建國后,政府包攬了全體社會成員最大限度的就業、基本福利、全國的災害救助等,使得國家力量全面取代慈善組織。這種現象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后才得以打破。
  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后慈善機構開始在我國出現,但當代中國人接受“慈善”二字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978年開始,在經濟體制從“計劃”走向“市場”的過程中,社會開始出現自由支配的資源和自由活動空間,慈善事業的空間也逐漸開朗,慈善組織在政府有意識的培育下實現了歷史性回歸。從1980年開始,陸續出現了一系列慈善組織。
  1981年7月,中國首個現代意義的公益慈善團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這也意味著中國慈善公益事業走上現代化之路,表明慈善步入一個嶄新時代。
  1985年愛德基金會成立,1988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成立,1989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
  1989年,“希望工程”順勢怒放,開成了中國公益品牌里的一顆奇葩,大眼睛幾成公益事業的代言符號。
以此起始,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發展培育進入了一個“瘋長”時代,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也蔚成景觀:大災大難之危,總能風起云涌,匯成強力;民瘼民困之時,總能涓涓細流,熨帖溫暖。
晚生而有力
  相比西方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中國只是小字輩,然而小卻未弱,蹣跚起步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見風疾長,踏上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成長歷程。
  1994年,剛從民政部部長職位上退休的崔乃夫和時任民政部副部長的閻明復商定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個綜合性的慈善機構——中華慈善總會,之后具備公益性質的慈善機構遍地開花。
  1998年,一場全流域的洪水在長江發生。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中華慈善總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回顧當時的情景時依然不勝感慨:當時整個樓層到處都是人!捐款的、捐物的、捐贈救災海報的、請求分配救援工作的……許多家庭扶老攜幼地趕來,還有不少人從外地趕來,許多學校的大學生們趕來后自發地按學校組成志愿隊幫助工作,許多餐飲公司為大家免費供飯、送餐,每天都開出上百號人的流水席……
  1998年抗洪救災之后的10年,我國慈善事業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幾乎是每年一個臺階地跳躍式發展。”有關學者如是評說這10年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隨著1999年《公益事業捐贈法》頒布實施,日常捐贈和應急捐贈便伴隨在國人左右,對弱勢群體、文化保護和生態環境的關注納入了慈善公益機構的視線,但是應急捐贈因社會影響范圍大、社會動員能力強而被視為歷史節點備受關注。
  如“98抗洪”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共鳴和共同行動一樣,非典、2008年初的雪災、汶川大地震,這些事件無不釋放著國人的公益力量,愛心企業、慈善公益機構、志愿者無不活躍在社會最需要的地方。
  最能體現中國慈善公益發展指數的“中國慈善排行榜”繪出了公益中國曲線——一條跳躍式上升的折線,國民年度捐贈從50億100億、200億到1000億。
  而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發起,聯合30多家民間組織實施的“榜樣公益”系列活動則開啟了公益慈善事業的新時代。
新的民族性格正在形成
  中國現代慈善公益事業用簡短的歷史說明,中國人在全球化之中,不僅未弱于西方百年現代慈善積淀,更表現出了與中華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特質:沒有豪言壯語和所謂的文本積累,二十年來的中國公益慈善史是中國煥發了愛心活力的歷史。
  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反對把經濟福利作為理想社會的目標,但是在達至法治社會之前,中國的大福利時代,廣廈千萬間、教育公平、發展機會均等的時代,正是在國人找到自己合適位置之后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實現的,這過程,是中國公益慈善歷史延續的過程,也是在現代公益慈善意識催生下由愛心公民鑄就的過程。
  自《公益時報》創立的企業公民委員會首次引入“企業公民”概念,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已融入企業血液,成為經營管理的一部分;自推介公益慈善組織為社會公眾認知,公益的專業化技術化、成本效率概念、助人自助原則已經深入人心,中國的公益理念逐步走向成熟;自社會工作者轉變成社會工作,民間組織轉身為社會組織,企業公民轉身成社會企業,市民社會走向公民社會,中國人新的民族性格正在形成。
  行動已經說明一切,還有比協力托舉一個美好明天更強大的證據嗎?

■大事件
中國公益事業發展里程碑

  1981年,首家具備現代色彩的公益組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這代表中國慈善事業跨入真正具備現代意義的慈善征程。

  1991年,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誕生(之后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更名為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這是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重要的階段性的標志,即由一個社會組織來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發展。在慈善公益歷史發展的坐標系上,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地位特殊,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顯赫,它的壯大最能體現公益慈善事業壯大的過程。

  1994年,中華慈善總會正式成立,這被認為是在中國現代慈善事業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

  1999年,《公益事業捐贈法》頒布實施。

  2001年6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的《公益時報》正式創刊——這是中國第一份也是惟一的一份全國性公益報紙。它的誕生,開創了公益倡導的新時代。

  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公報中把慈善事業列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善事業赫然和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并列。同一年,促進中國慈善事業飛速發展的一部法規《基金會管理條例》出臺。

2005年11月20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全國性慈善大會——中華慈善大會在北京召開。有學者將此次大會比喻為“在慈善事業發展史上與中華慈善總會的成立同樣重要!”

  2008年12月5日,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李克強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華慈善大會的代表。胡錦濤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被評論界視為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加快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動員令。

■點評
  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啟動的改革開放,把中國社會帶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時代,也催生了我國社會組織的發育和成長。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我國社會組織日漸發展壯大,實力不斷增強,作用影響日益顯現,已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 孫偉林)

  經過30年的歷史演進,中國社會組織走過了一條在實踐中探索前進的曲折之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一個逐漸明朗的趨勢是: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所推動的走向公民社會的過程,越來越納入中國社會轉型的主流大道中,浩浩蕩蕩,其勢正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越來越成為推進社會轉型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力量。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 王名)

版權所有:公益時報社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路甲6號 郵編: 100020
通用網址:公益時報 京ICP備0500409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欧美在线 |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综合久久精品色|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激情综合网五月|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