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 皮磊 7月7日,民政部舉行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第二季度民政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下步工作安排,介紹近期養老服務領域部署開展的重點工作。 據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國際合作司)副主任李婉麗介紹,2025年二季度以來,民政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防范化解民政領域風險,改進優化各類民政服務,各項工作穩中有進,取得新的成效。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法立法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延伸。指導各地積極發揮臨時救助“兜底的再兜底”功能。扎實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 社會組織管理方面。出臺部門規章《社會團體年度檢查辦法》,持續推動社會團體規范化建設。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抽查審計的通知》,部署對145家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組織開展抽查審計。民政部辦公廳聯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持續推動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引導社會組織開發就業崗位、開展就業資源對接、細化就業指導服務。實施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服務穩就業、惠民生。啟動第五次“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評比表彰活動,組織開展申報工作。聯合中央社會工作部發布《全國性社會組織評比表彰項目清單》,明確87項評比表彰項目主辦單位、項目名稱和活動周期。公布8起公益慈善領域非法社會組織典型案例,加大非法社會組織曝光力度,強化以案促治。 區劃地名管理服務方面。出臺《行政區劃代碼管理辦法》,強化民政領域基礎信息數據供給。部署開展“何方家國:行政區劃歷史文化縱橫”主題宣傳活動,聯合有關部門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協同加強行政區劃歷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落實地名備案公告制度,全國備案公告地名17萬余個。參加聯合國地名專家組第四屆會議。持續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各地累計規范命名鄉村地名70余萬條,推動1100余萬條鄉村地名和興趣點規范標注上圖。指導各地深化地郵協作,暢通城鄉要素流通,助力地方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 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強化殯葬行業公益屬性,加強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殯葬惠民政策,全國有14個省份和2079個縣將惠民殯葬政策覆蓋到轄區所有戶籍居民。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配套修訂出臺《婚姻登記工作規范》。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截至5月底,兩項補貼已惠及1189.3萬困難殘疾人和1636.5萬重度殘疾人,累計受理“跨省通辦”申請3293人,“全程網辦”申請14.4萬人。扎實推進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不斷健全服務網絡,前移救助關口,探索為各類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應急性、過渡性、便利性救助庇護服務。印發《救助管理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組織開展6·19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部署啟動“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截至6月底,今年以來全國共救助各類臨時遇困人員30.7萬人次。 (下轉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