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我們兩家人不說話,多虧了駐村社工幫我們化解矛盾、消除隔閡。”日前,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高枧村村民劉春高興地說。 駐村社工以打造友鄰茶社為契機,與志愿者制訂周密的調解計劃,以兩家在一起玩耍的孩子為紐帶,分頭上門調解并邀請兩家人到茶社喝茶議事、參與村集體活動,化解了兩家的矛盾。這是萍鄉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聯動機制,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一是強化組織引領,高質高效打造治理新矩陣。萍鄉市發揮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學校成立志愿服務隊,黨政機關干部注冊成為志愿者,推動文藝、應急管理、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組建專業志愿服務隊,常態化下沉基層開展服務,爭當“群眾貼心人”。 結合“兩企三新”行業特點,組建了107支以黨員為骨干的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發揮1500余名新就業群體作用,引導其成為“移動志愿者”。同時,建立縣(區)社工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社工站、村(社區)服務點、網格四級服務體系,2058名持證專業社工鏈接各類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引導居民從參與公益活動到參與社區協商議事,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并逐漸成長為社區“貢獻者”。 二是搭建平臺載體,用心用情構建治理全鏈條。萍鄉市推進陣地建設便利化,實現村(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全覆蓋,打造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安源紅”鄰里之家、“一老一小幸福院”等市、縣、鄉、村四級志愿服務平臺1000余個。推進隊伍建設專業化,舉辦萍鄉市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志愿服務組織能力提升培訓班、“朝夕相伴計劃”項目培訓等,建立起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訓體系。 同時,大力推進志愿項目品牌化,形成了“常回家看看”敬老孝老愛老服務、“杜鵑花小屋”關愛留守兒童等一批有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全市共計23名志愿者、3個組織、8個項目、5個社區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志愿服務獎項。 三是鏈接社會資源,常態長效提升治理新效能。鏈接高校資源,萍鄉市志愿服務和社會工作孵化基地與江西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江西青年職業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構建專業社工和志愿服務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為基層治理持續注入新生力量。鏈接社會組織,成立市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推動每個社區成立三個左右的社區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區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個性化公共服務項目,解決養老、關愛留守兒童、社區治理等難題。 鏈接慈善資源,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好公益平臺、湖南省大愛無疆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指導志愿服務組織與公益慈善資源方深度合作,共同策劃和實施治理項目。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活水計劃”為安源紅“星星之家”等服務品牌賦能,從2021年起連續三年舉辦大型慈善晚會,向全社會募集善款,籌集善款700余萬元;探索實施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模式,打造“朝夕相伴計劃”項目,籌集資金和物資137萬元,解決“一老一小一特一困”急難愁盼問題,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據《江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