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中共廣漢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區委社會工作部正式發布《青·廣社會工作領域名師工作室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系四川省內首創,是探索區域人才共育、推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在成德眉資同城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雙名師領銜跨區域共建走出新路子 不同于傳統的單邊建設,“名師聯名工作室”明確由廣漢與青白江各遴選一名名師共同發起組建,實現真正意義上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這一機制打破了行政壁壘與系統隔閡,推動兩地社會工作人才在同一個平臺上協同賦能、互帶互學。 《方案》規定,“名師”可以是理論功底深厚的高校專家,也可以是深耕一線多年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和社會工作從業者。工作室采用“領銜人+核心成員+普通成員”的模式運行,尤其歡迎退休的優秀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重新“披甲上陣”,把幾十年治理經驗轉化為育人資源。這也是川內首個嘗試將退休基層干部與專業社工力量進行系統融合的人才育成機制,也為推動區域協同治理提供了創新樣本。 不靠“掛牌”講故事而靠“實戰”出成果 此次“名師聯名工作室”建設一改過去掛牌了事的風格,而是項目帶路、真刀真槍地干起來。《方案》規定“實體化運行、項目化運轉”,要求工作室注冊(備案)、掛牌“雙上馬”,通過行政批準,規范工作室運行,使其具備項目承接能力。《方案》還明確提出將工作室年度內承接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和工作室成員深度參與社會服務項目作為考核指標,不設“空轉空間”,不留“花架子”。 廣漢市委社會工作部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銀托底,除給予每個工作室5萬元至9萬元的運行經費外,還整合各項社會服務資金近千萬元,設立公益創投、民生微實事、社會服務三大資金池,鼓勵名師工作室參與項目競爭,讓人才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成長,形成“以才引項、以項育才”的良性循環。 從毗鄰盲區到協同共治青廣“握手”三年育才200人 “名師聯名”的意義不止于組織形式,更在于治理格局的轉變。青廣兩地社會工作部負責人也表示,將依托名師工作室平臺,以人才流動帶動經驗共享、以項目合作促進機制互通,共同推動從“毗鄰”向“協同”的轉變。此前,青白江與廣漢毗鄰區域因行政區劃分屬不同而存在治理盲區,今后將在“名師牽線”“項目互動”中逐步走向理解與信任。 《方案》還提出,青廣兩地將以三年為期,通過名師聯名工作室平臺,聯動培養不少于200名社會工作領域優秀人才,持續構建“一專多能、梯次遞進”的社工人才梯隊。此外,這一平臺還將成為社會工作人才實訓基地、社會組織孵化器、組織能力成長營,真正實現“引得來、育得出、用得上”的目標。 廣漢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名師聯名工作室是廣漢與青白江在社會工作領域邁出的標志性一步,下一步將圍繞制度共建、平臺共用、人才共育持續深化合作,努力將該機制打造為成德地區社會工作人才協同發展的“金字招牌”,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廣樣本”。 (據四川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