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深圳大學發布全國首個“無障礙城市指數”。該指數包括制度保障、行動及產出、成效和可持續性三個維度,分解為制度建設引領度、政府部門投入度、設施建設投入度等10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下設若干操作性三級指標,共計39個具體指標。 據介紹,“無障礙城市指數”的設計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規范性基礎,全面體現和落實法律在“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社會服務”三個維度上對無障礙的要求和標準。該指數是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推動無障礙城市建設的行動指南。 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執行主任、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周林剛教授指出,“無障礙”本質上體現的是一種“通達”的理念,跟社會全體人員都有密切關系。他介紹,“無障礙城市指數”下一步有幾個重點工作:一是計劃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將無障礙城市指數推給第十五屆全運會和殘特奧運省執委會,聯動多部門對無障礙改造的優秀場館進行測評和表彰;二是研制細化和發布一系列可落地的無障礙行業標準和場景標準,重點包括高鐵站、機場、酒店、公園、商場、醫院、校園等,推動更多具體場景的無障礙測評和建設。 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要求,無障礙環境不僅關乎廣大殘障朋友的福祉,更是老年人、兒童、孕婦、大件行禮攜帶者等人士暢通出行必要條件。發布會現場展示了《深圳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果。《條例》立足城市發展全視角,在全國首次提出無障礙城市理念,將適用對象明確為殘疾人、老年人、傷病患者、孕婦、兒童及其他有需要者,多維度、多層次體現城市溫度展現人文關懷,為深圳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發布會上,廣州悅爾公益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蔡靜雯發布了深圳公園、商場無障礙測評(第一輪)報告。深圳大學、廣州悅爾公益基金會、華住集團簽署了“無障礙酒店”測評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邀請學界、企業界、社會組織、視障自媒體從業者開展多方對話,圍繞如何“無障礙城市指數”測評落地進行討論互動。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