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社會工作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紅氣球挑戰賽:一場運動與公益的社會實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社會工作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紅氣球挑戰賽:一場運動與公益的社會實驗

■ 本報記者 皮磊

  400支隊伍、2000名選

  手,城市漫步、定向徒步……日前,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的 “紅氣球挑戰賽”走進河南鄭州,選手們通過徒步加搭乘地鐵的形式,先后打卡多個地標性建筑,并在途中完成心肺復蘇+AED操作、氣道異物梗阻處置、外傷包扎等六項應急救護任務。

   這是國內首個以應急救護為主題的團隊式徒步運動公益賽事,通過倡導“一起紅氣球,快樂學急救”,讓更多人在運動中學習應急救護技能。自2021年5月8日首場賽事舉辦以來,“紅氣球挑戰賽”已陸續在北京、貴州、西安、蘇州、阿爾山等16地舉辦22場,累計有1萬余人報名參賽,4000余名裁判和志愿者為賽事提供志愿服務。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培訓工作,但在巨大的人口基數面前,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經過五年探索實踐,“紅氣球挑戰賽”展示出了獨特的吸引力——其結合運動公益優勢,在吸引更多人參與公益慈善的同時也讓大家在運動中學習應急救護知識并開展實操,有效解決了真實生活場景中 “不敢救”“不會救”等問題,其可復制、可推廣的公益模式也引發各界關注。

  模擬真實生活場景激發公眾參與和學習熱情

   學習急救知識并不是醫務工作者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有55萬,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因為心臟驟停突然倒地。尤其在戶外運動過程中,意外發生的頻次更高。發病后的4至6分鐘是急救的黃金時間,如果能在這個時間內開展急救,則有很大可能挽回生命。

   如何以一種創新且公眾樂于接受的形式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并開展培訓?這是相關部門及機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21年5月8日,第74個世界紅十字日。經過前期系列籌備工作,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的首場“紅氣球挑戰賽”在北京通州開賽。當天,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江西等地的865名隊員組成173支隊伍參賽,其中既有戶外運動愛好者,也有高校學生、職場白領等,年齡跨度從16歲到70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背后環抱傷者,雙手握拳頂住上腹部,快速向上擠壓。”“先用夾板固定傷肢,然后用擔架搬運……”根據此次賽事設計,參賽隊伍以5人為一組,他們不僅要挑戰徒步21公里,途中還要協作完成應急救護六項指定任務,包括知識問答、創傷包扎、擔架救援、心肺復蘇、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紅氣球挑戰賽’的實用性很強,通過視頻或者其他方式去看去學習的話,在實操方面沒有支撐,不敢去操作,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參加完這個比賽可能會更有底氣,真正出現意外情況的時候,也敢于大膽地去操作。”

   在運動中學習應急救護技能,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設計,讓這一創新公益模式一經推出便受到各方關注。有參賽者對此評價稱,“在運動中能學到相關急救技能,非常有意義。而且整個賽事設計特別有知識性和趣味性,我們都非常喜歡。‘紅氣球挑戰賽’讓比賽不只是競技比拼,更是一次‘愛的行走’,為普及應急救護理念貢獻力量。”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急救護項目中心主任張延超表示,很多意外都發生在運動過程中,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跑步、馬拉松等運動的熱度不斷提高,猝死事件也時常發生。另外,很多人工作壓力比較大,他們會選擇通過運動的方式去釋放壓力,如果運動方式不當會造成損傷,或者發生中暑、心梗等意外。因此,對每個人來說,掌握一定的應急救護知識都非常重要。

   不過,《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年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僅有1%左右,近年來在各方推動下雖有所提升,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此外,很多人即使學過應急救護、參加過相關培訓,但遇到特殊情況還是不敢救、不會救。“‘三救三獻’是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也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主責主業,開展應急救護工作是我們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張延超談道,“結合上述原因以及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較低的現狀,我們想通過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紅氣球挑戰賽’其實就是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大家在運動中學習急救知識并進行實操,帶動大家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面向不同群體城市、校園、企業全場景覆蓋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個人及家庭應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如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立即止血、包扎;遇到呼吸、心臟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蘇……其中明確提到,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知識普及工作。

   作為“紅氣球挑戰賽”的項目牽頭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急救護部部長曲永吉告訴記者,為吸引更多人關注并參與這一賽事,基金會目前只對參賽者做出了簡單限定,如,參賽者年齡需在16-65周歲之間,身體健康,能夠開展長距離戶外徒步,同時也能夠配合團隊完成帶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不過,賽事也會根據不同時間節點、舉辦城市特點等因素,對參與者年齡及活動難易程度等進行調整。

   “區別于馬拉松等路跑賽事對參賽規模和影響力的要求,‘紅氣球挑戰賽’更適合在城郊公園舉辦。而且由于賽事的公益屬性,也不會對舉辦城市的財政帶來額外壓力,對于提升城市的應急保障能力、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項目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為吸引不同群體關注并參與,擴大項目影響力,除了面向社會的公眾賽,“紅氣球挑戰賽”還設置了校園賽和企業賽,甚至還能“送賽上門”。工作人員說,“前期我們做了很多調研,最初考慮的是舉辦公眾賽,但就整個社會層面來講,我們的影響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小,因此也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將賽事帶給更多人。”

   2023年3月,“紅氣球挑戰賽”走進云南魯甸鵲落小學,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向孩子們普及創傷包扎、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識,鼓勵孩子們在遇到危險時敢于自救、敢于施救。據悉,這也是該賽事首次進入中小學校園。

   事實上,此次校園賽的舉行并非偶然。2014年魯甸地震發生后,相關企業向魯甸災區開展捐贈,并全程參與援建鵲落小學。此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及愛心企業多次走進學校進行回訪,并升級關愛模式,“紅氣球挑戰賽”則成為物資捐贈之外,相關各方關愛欠發達地區兒童青少年的一種具體展現形式。

   而各方的不斷碰撞也產生了1+1>2的社會影響力。2023年6月,“紅氣球挑戰賽·金賽特邀站”在吉林長春舉行。這是“紅氣球挑戰賽”自設立以來舉行的首場企業特邀賽事。作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長期合作伙伴和捐贈方,此次賽事在金賽藥業廠區舉行。“每年6月是全國‘安全生產月’,結合這個時間節點,很多企業都會舉行安全演練。作為基金會的長期合作伙伴,金賽藥業十分看重‘紅氣球挑戰賽’這種創新形式,一方面能夠帶動員工深入學習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和企業公益深度結合,比單純的安全演練更有趣。”曲永吉說。

   據悉,此次活動在長春舉行,邀請了吉林大學的學生參與,并為該校捐贈了應急救護一體機和開展急救培訓。此后,有位參訓學生在學校期間突遇老師心臟驟停猝死,他結合學到的急救技能,將老師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在他們看來,這雖然是偶然事件,但可能也是活動最大的意義。

  可復制、可推廣、可傳播全面鋪開不斷提升項目影響力

   自2023年起,“紅氣球挑戰賽”陸續走進云南、河南、北京、內蒙古、陜西等地的中小學及高校,標志著該賽事實現了城市、校園、企業全場景覆蓋。“與此同時,結合不同的時間節點,如杭州亞運會、世界艾滋病日、中山慈善萬人行等,項目組還會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賽事,目的也是為了讓更多人深入了解紅十字品牌、紅十字文化和業務,得到更多社會關注和支持,開展更多業務。”工作人員說。

   2023年7月,為迎接即將舉行的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紅氣球挑戰賽”在浙江溫州市甌海區奧體中心開賽。為充分調動全民參與亞運會的熱情,倡導公眾參與體育運動,此次活動面向公眾開放報名,同時聯動當地紅十字系統協調百余支志愿服務隊,組織參與亞運測試賽以及馬拉松等服務保障,積累實戰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影響力逐步擴大,該賽事也成為展示紅十字精神、促進不同國家間青年交流的渠道之一。

   2023年11月,“紅氣球挑戰賽”走進蘇州,吸引了來自中日韓等多個國家的千余名運動愛好者參加比賽。這也是自2021年以來,首次由中、日、韓及多國青年組隊參與的賽事,讓各國參賽青年在運動中學習應急救護知識,增進相互間的了解與友誼。此次比賽也成為“紅氣球挑戰賽”走向國際化的開端。

   有專家指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物質條件的改善,人們會結合自身條件參與一些戶外運動。而隨著運動公益這種形式逐步被大家接受,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公眾參與公益的熱情,并轉化為對公益機構的捐贈,后續也有可能發展成月捐,在捐贈人和公益機構之間產生良好的互動和粘性。

   目前,行業內已有不少關于運動公益的成功探索,如何體現自身項目的獨特性,成為擺在項目組面前的一個不小的挑戰。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也曾在多次參與賽事時表達了對“紅氣球挑戰賽”的期望,即將該賽事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傳播的參與式人道公益標桿品牌,共同倡導“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公益理念,提升社會公眾的應急自救互救能力,“一起紅氣球,快樂學急救”。

   不斷擴大項目影響力,或許是一個方向。記者了解到,2024年,“紅氣球挑戰賽”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僅當年就舉辦10場比賽,吸引了7200余名選手報名參賽,2100余名裁判和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對基金會來說,既要體現紅十字的業務特色,又要與社會公眾產生很好的關聯,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賽事不斷提升公眾認知,進而激發其主動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下一步,我們希望將賽事模式做得更加完善,突出公益屬性,同時將比賽規模辦得更大,進而影響更多人。”曲永吉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66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91超碰碰碰碰久久久久久综合|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五月天综合色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