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志愿服務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長江大保護:一場不斷傳棒的“接力跑”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志愿服務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長江大保護:一場不斷傳棒的“接力跑”

對于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攻讀構造地貌方向博士的苗世鵬而言,一段長江源科考經歷堅定了他科研報國的

   初心。

   3年前,他和36名師生組成的第二次大學生長江源科考隊從湖北武漢出發,一直探索到長江源頭三江源,開展生態、經濟、社會等領域科考。盡管做了充分的體能、心理適應性訓練,科考途中還是面臨高原反應等諸多困難。下車采樣,礫石遍地,幾乎沒有路可以走。老師給大家打氣:“望山跑,累死馬,不要盯著山頂走,要看著腳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遙望雪山冰川,經過艱難努力,苗世鵬終于到達了5700米海拔的采樣點。科考經歷讓這位95后明白,保護自然、保障生態安全需要每個青年的參與,碩士畢業后他選擇繼續讀博,為綠色中國貢獻力量。

   苗世鵬的成長故事是團湖北省委組織高校學子投身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

   從2021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長江流域9所重點高校發起的“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到2024年牽頭開展51所高校參與的湖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美麗中國 青春建功”長江大保護專項活動,4年來,一場場青春的接力為長江大保護平添了一抹別樣的綠色。

   數以萬計的青年學子聚焦長江流域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地質災害防治、綠色發展、文化保護等主題,開展專項科學考察、實踐調研、科普宣講,在行走的大思政課中書寫最美青春。

  在萬里長江科考中校準人生航向

   去年以來,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學生曹曉函與20名同學組成“悠然江畔,耕耘生態希望”實踐隊,他們參加了湖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美麗中國青春建功”長江大保護專項活動。團隊深入宜昌、十堰及武漢等地,在西北湖、府澴河、丹江口、洪山江灘圍繞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開展考察實踐。在府澴河出口河段,他們見證了從一片荒蕪到美麗生機的“綠色奇跡”,緩坡堤防、植被緩沖、廢物利用等治理措施井然有序。“我們不僅是生態修復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江研境學”社會實踐團深入江西省鄱陽縣、湖南省岳陽縣、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湖北省公安縣三省多地實地調研十年禁漁落實情況,走訪漁民家庭,訪談退捕漁民生活現狀和訴求,撰寫了長達2.6萬字的調研報告。

   這群年輕人在報告中呼吁,針對退捕漁民生計轉型困境,“加強漁民生計能力培訓,建立退捕漁民生計轉型基金,多樣化補償資金渠道”,獲得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荊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及企業的肯定和采納。

   地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東縣是長江湖北段生態防線的前哨陣地。為精準掌握巴東地質災害現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教授陳剛帶領學生開展了綜合性滑坡風險觀測評估與水環境監測工作,隊員們穿過山谷隧洞,在悶熱無風的矮棚中,架設棱鏡、放飛航測無人機、繪制油漆標識。

   每次做水準測量時,隊員們都要背著沉甸甸的測量器材,走路繞行黃土坡兩天。出發時迎著滾滾熱浪,回程時已是冷濕襲人的夜風。

   “測量時需要長時間保持姿勢不動,我們便一起唱歌排解情緒,也算是苦中作樂。”實踐隊員方千碩回憶。

   隊員沈晶娟則感慨,“以前在工作室做研究時,常覺得實驗數據太少,等到自己深入一線考察時,才體會到數據的來之不易”。

   行走萬里長江,厚植家國情懷,成為最好的思政課堂。在陳剛看來,“無數青年隊員在科考行動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立志科技報國,勇攀自然高峰、科學高峰和人生高峰”。

  青春助力長江綠色發展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普法要求,建設起“美麗長江”宣講實訓基地,舉辦長江沿線高校大學生“美麗長江”夏令營,面向長江流域各高校招募營員,組織營員組建一批“美麗長江”宣講團,引導宣講團定期到長江沿線流域各大中小學、社區、街道開展普法教育、科普宣講活動。

   赴湖北省巴東縣參加的實踐,讓方千碩找到了社會實踐的新方向:“‘長江大保護’是一場不斷傳棒的‘接力跑’,老師指引我們的實踐腳步,我們再走進中小學、走向社會,把實踐成果與精神發揚光大。”

   “同學們聽說過長江里的‘鱘爺爺’嗎?”來自三峽大學的“益心鱘豚”團隊,走訪望江社區、許家沖村、古渡村等基層社區,為千余名中小學生、社區居民開展科普宣講,介紹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理念。隊員譚靈琪表示,“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長江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成為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大保護的引路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長江流域地區為重點,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成立長江大保護資政報告調查小組,圍繞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等課題,形成多份咨政報告。

   丁子洲所在的團隊在調研中為每個漁民家庭建檔立冊、制定幫扶方案,將所學知識轉化為保護母親河的具體力量。“當看到曾經的捕魚好手變為護魚隊員,漁戶小哥成為創業達人,傳統漁技轉化為文旅資源,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同頻共振。”

   在巴東縣長嶺中小學、水布埡中小學校,實踐隊為300余名中小學生科普長江沿線地質災害。他們用多本書籍摞在一起,通過墊鉛筆、改變傾斜角度等方式,展示滑坡的發生機制,將復雜的地質學原理轉化為易于理解的生活場景。“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科普實踐,以地質人的獨特視角,向孩子們展示長江沿線地質災害的相關知識,擴大‘長江大保護’的影響力。”沈晶娟說。

   依托“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已建設綜合性實習基地13個,科研立項60余項,開展相關講座、活動1000余次,打造出山川河流上的特色沉浸式思政課堂和專業課堂,吸引兩萬余名學生參與其中,把長江所需與自身所學結合起來,做“長江大保護”的踐行者。

  守護好長江文化之“魂”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如果說長江生態是我們的‘根’,那長江文化就是我們的‘魂’。”在對代表長江中游史前文化最高點的石家河遺址的考察過程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楚江拾遺”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張小敏感慨不已。

   這個社會實踐團隊成立4年來,圍繞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先后奔赴湖北省宜昌、武漢、荊州、恩施4市13區縣開展長江文化遺產實踐調研、科普宣講,不斷探索完善方法,讓長江文化在高校學生、社區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張小敏與團隊一起在天門市開展了為期兩周的鄉土文化夏令營,帶領當地兒童走訪石家河遺址。在“文物活過來”等趣味項目中,孩子們用手工捏制石家河黏土文物,用樹葉粘貼畫描繪家鄉美景,拼貼漁鼓詞歌頌故里,展示著自己對家鄉文化的質樸熱愛。

   “最讓我難忘的,莫過于孩子、家長們齊聚博物館前開懷大笑的一幕,雖是普通的場景,卻讓我看到鄉土文化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種子。”張小敏說。

   “家鄉文化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種進了我的心里。”在天門市東方社區,小學生代貝來興奮地講述起在石家河遺址收獲的神秘感,“以后我也要把家鄉這么好的文化講給更多人聽,讓大家都知道我們天門有多棒!”

   華中師范大學“江流白霓·非遺尋蹤”實踐團隊前往崇陽縣,聚焦于長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琴戲的保護傳承。訪談中,傳承人龐勇告訴實踐團隊,自己時常被臺下的觀眾所感動,不少老人為了占個好座位,早上就搬來板凳在前面坐著,一坐就是一天。“但觀眾大都是老年人,青年人對提琴戲鮮少了解,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

   突出問題導向,團隊面向當地兒童,策劃開展游園會與提琴戲課程,開展科普宣講、打卡游戲、戲曲演繹等活動,傳承人程其中也來到現場,給孩子們演奏《八月桂花遍地開》,介紹提琴戲的發展,助力提琴戲在年輕一代中的推廣。

   實踐隊隊員瞿士凡等人還共同創作了一幅4米長的畫卷,上面既有栩栩如生的戲劇形象,又有波瀾壯闊的長江流水。“長江文化就是在這樣的交流學習中不斷傳承的,很高興我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為在全社會范圍內推動長江大保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還陸續推出“長江大保護”主題文化產品,打造“沉浸式的地質科普”與“生動的思政大課”。

   2022年,學校創排原創科普劇《守望》并公演,講述了三代地質人與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之間的感人故事,貫穿改革開放40多年來長江流域開發和治理過程中的經驗與啟示,呼吁全民“保護長江、人人有責”的環境保護意識。打造“山河為證”網絡思政大課,緊扣“地質報國”主線,將一代代地大人為祖國地質事業貢獻青春和熱血的故事搬上舞臺,網絡點贊量超過700萬。地大原創話劇《大地之光》,首批入選教育部、中國科協發起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在北京、重慶、西安等地巡演36場,輻射觀眾10萬人次。

   曾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委書記的朱丹介紹,在“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的工作設計中,學校努力做到上下貫通,實現學者專家帶動大學生,大學生帶動中小學生,進而輻射其他社會群體,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推進。

  (據《中國青年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综合网|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青青综合在线| 久久一本综合|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综合|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一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国产AV综合影院|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曰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