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截至目前,在河北省實際運營的2844個女性社會組織中累計建立了2325個婦聯組織,實現100%全覆蓋。其中,單獨建立婦聯組織1936個,行業統建婦聯組織30個,區域聯建婦聯組織8個,村社兜底的婦聯組織為351個。 這是河北省婦聯推進“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背后,離不開河北省各級婦聯立足實際、創新探索以及錨定目標后的聚力攻堅。河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萍介紹,在推動“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全覆蓋過程中,省婦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打造了“1+N”婦建工作模式。“1”是成立女性“三新”組織聯盟,吸納黨政機關、社會組織的精干力量選優配強隊伍,聚力推進工作;“N”是以聯盟為抓手,通過建組織、送服務、促發展,推動“三新”領域建婦聯變“點和線”為“網和面”。 “背靠婦聯,力量滿滿” “今年2月26日,是河北省女性‘三新’組織聯盟成立一周年,一年來,我們背靠婦聯支持,力量滿滿,干事創業的勁頭很足。”聯盟主任趙魚企擁有多重身份,她不僅是農業領域企業的負責人,還是全國婦聯執委。她介紹,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各級婦聯給予了很多展示機會和優質資源,讓企業從田間地頭走向了世界。女性“三新”組織聯盟成立后,便第一時間成立了聯盟婦聯,從女性從業人員較為集中的行業、領域進行突破,推動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河北省三八紅旗手協會就是聯盟中的一份子,會員由獲得榮譽稱號的女性組成,分散于全省各地,日常聯系服務會員難度較大。秘書長周志國介紹,為此,協會內部單獨建立了婦聯組織,“建了組織,我們跟婦聯系統‘娘家人’聯系更密切了,凝聚婦女姐妹的能力也更強了!” 建立微信群分組加強管理、被邀請參與各級婦聯重要會議活動、協會主要負責人兼任省婦聯執委……在省婦聯及女性“三新”組織聯盟的支持下,協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溫暖。2024年,河北省三八紅旗手協會實施的“童心圓守護計劃”項目獲得全國婦聯社會聯絡與交流合作中心2024年度“巾幗牽手計劃”資金支持和專業指導,聯動省內6家女性社會組織共同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服務。“通過實施項目,協會婦聯的工作從過去以人‘聯’人,變成了以項目‘聯’人,增強了姐妹間的互動,更有利于今后服務的開展。”周志國表示。據介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衡水市婦聯高度重視,專門委派一名副主席跟進項目,指導當地社會組織聯動省級社會組織共同做好項目實施,并組織專題培訓為社會組織和愛心志愿者賦能。“我們欣喜地看到,通過項目帶動,社會組織建婦聯的積極性更高了,像衡水市沁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景縣旗袍協會等一批社會組織紛紛建立了婦聯組織,她們圍繞婦聯主責主業開展工作,為更多婦女兒童和家庭送去暖心服務。”衡水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琳表示。 “河北福嫂”,京津叫好。今年春節前,為滿足春節期間北京家政用工需求,河北省婦聯陸續輸送了1200余名“河北福嫂”。 從衡水冀州農村走出來的家政員舒云娣就是其中之一,春節期間,她在北京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賀阿姨,每一項服務都細致入微,贏得家屬“零差評”贊譽。從業七年多來,她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經常在客戶“切換”的間隙,參加由河北省家政行業協會婦聯組織的素質提升培訓,努力增長技能、強化本領。 2022年以來,河北省連續四年將“河北福嫂·燕趙家政”工作列入全省20項民生工程,帶動更多婦女實現穩定就業。 “過去,‘福嫂’群體存在‘散、小、弱、差’的特點,企業和個人從事該領域工作都缺乏歸屬感。”河北省家政行業協會婦聯主席馬金臺介紹,作為省女性“三新”組織聯盟成員單位,協會成立了婦聯后,服務覆蓋了包括網約家政等在內的3000多家家政企業里的女性,為家政行業的女性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舉辦旅游從業者服務技能競賽、設立“巾幗愛‘新’驛站”、推出“巾幗貸”助力女企業家干事創業……在聯盟號召下,河北省旅游協會、省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省女醫師協會等紛紛建立了婦聯組織,通過開展一系列可感可及的服務,進一步提升“三新”領域女性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實際激活“1+N”模式 因地制宜和積極創新是河北省推進女性社會組織建婦聯的重要底色。在“1+N”模式推動下,各地結合社會組織實際情況,以多種形式強力推進女性社會組織婦聯建設全覆蓋工作。 “我們聯合市委組織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商務樓宇婦聯組織建設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黨建平臺,以結對互助、資源共享、項目支持等形式,推進有黨組織的商務樓宇同步建立婦聯組織。”石家莊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立勤介紹,目前形成了1個樓宇婦聯、N個樓宇婦委會和線上、線下婦女活動陣地的“1+N”商務樓宇婦聯組織建設新模式。 在石家莊市長安區中恒大廈,企業、律所、商家、民辦幼兒園等單位入駐,從業女性眾多。石家莊市婦聯主動加入商務樓宇黨建工作專班,安排、部署、調度商務樓宇婦聯組織建設進度。石家莊市婦聯還因“樓”制宜,給予樓宇婦聯經費支持,優化樓宇婦聯設置,在每家入駐單位都建立婦委會,并將女性社會組織負責人、業務骨干、熱心志愿者擇優推薦到樓宇婦聯組織,實現“婦女工作婦女群眾做”。 親子公益講座、讀書分享會、女性情緒調節與健康關愛……商務樓宇婦聯組織不僅建了起來,更加動起來、活起來,將“娘家人”的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女性。 在邯鄲,“1+N”模式同樣煥發新活力。 “截至2024年底,邯鄲市實際運營的女性社會組織同樣實現了婦聯組織建設的全覆蓋。”邯鄲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英用四個“突破口”來總結該市的經驗:以非公黨建為突破口、以女性社會組織為突破口、以重視婦女工作的行業為突破口、以熱愛公益的社區社會組織為突破口。 在邯鄲市婦聯打造的“1+N”模式中,“1”為市婦聯的團體會員,團體會員的多個會員單位均為“N”。邯鄲市婦聯推動市女企業家協會、手工業協會等市婦聯團體會員建立婦聯組織,協會再推動成員單位建立婦聯組織。2024年,邯鄲市婦女手工業協會和市翻譯工作者協會婦聯聯合開展了“傳承非遺”主題的文化出海等活動,把邯鄲的面塑等非遺項目推向海外,吸引了國際友人前來觀摩學習。“女性社會組織為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橋梁’,做出了積極貢獻。”張英說。 靈活多樣建組織基層治理添活力 “武安市婦聯創新激活‘1+N’模式,通過單獨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村社兜底建等方式,實現了市女性社會組織建婦聯工作的全覆蓋。”武安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張舒雅介紹。武安市婦聯采用了“1+3+N”聯動發展模式,即1個市直機關婦聯,帶動主管“三新”領域建婦聯組織,擴展“N種形式”,形成聯動鏈接。 在全國文明村、河北省重點美麗鄉村——武安市磁山鎮磁山二街村,活躍著一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她們定期舉辦各類文藝展示、家庭家教家風宣傳活動,提供情感咨詢、組織相親活動,舉辦女主播培訓,助力電商發展……她們用熱心和行動構筑起守望相助的平安和諧家園。 “我們通過村社兜底建的形式,將志愿服務隊的主要負責人吸納為村婦聯執委,并在志愿服務隊下設10個婦女小組,從而更好服務婦女群眾。”村婦聯主席霍艷敏介紹,在村婦聯組織帶動下,廣大婦女已成為鄉村治理、文化建設、民生服務的重要力量。 “直播推薦產品時主打一個真誠,實實在在,不過度包裝。”在村文化藝術中心的一間教室里,“巾幗好主播”培訓會正在進行。女主播在臺上介紹了手機、燈光等直播設備的使用技巧以及推薦產品時的注意事項等,臺下坐滿了渴望學習直播技能的婦女,時不時傳來提問互動的聲音。 據霍艷敏介紹,為響應“一村一品一主播”號召,村婦聯聯合巾幗志愿服務隊婦女小組,組織100多名婦女參與農副產品主播培訓,充分發揮她們了解本地特色農產品的自身優勢,鼓勵她們通過直播帶貨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婦女群眾在哪里,婦聯組織就要建到哪里,工作和服務就要跟進到哪里。建立婦聯組織的同時,更要注重發揮服務婦女兒童和家庭的作用。”提及2025年規劃,劉文萍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婦聯將堅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大膽探索創新,進一步鞏固女性社會組織中婦聯組織建設成果,實現有形有效覆蓋,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巾幗力量。 (據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