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菏澤市委社會工作部在省委社會工作部的指導下,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示范帶動、融合創新舉措”為抓手,扎實推進試點工作開展。 健全工作機制夯實發展根基 一是秉持“rong”的理念,為創新發展蓄勢賦能。按照“陣地容得下、矛盾溶得掉、理念熔鑄成新、目標融為一體、利益共榮共生”的原則,探索出“需求導向+服務驅動+專業支撐”的融合發展模式。 二是緊扣統籌的能力,為協同發展保駕護航。選取16個社區作為市級試點,涵蓋城市社區、小區和村居,制定工作推進方案和任務清單,建立“系統布局+共同發力+比學趕超”的“互觀互學”工作制度。 三是構建“1+1+4”工作體系,為基層治理添磚加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的背景下,聯合司法局在試點社區建立“1+1+4”工作體系(“1”即堅持黨建引領,“1”即社區矯正機構執行,“4”即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四社聯動協同參與),在試點社區組建16支“向陽而生”專業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教育矯正服務、社會融入服務等活動45場次,推動多元社會主體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強化示范帶動助力提質增效 一是實施“技能提升行動”。采用“理論培訓+實務督導”方式,提高社工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建立志愿者分級分類培訓體系,發放《社區志愿者手冊》,培育“急救先鋒”“法律顧問”等專業志愿隊58支,累計培訓骨干240余人次,全面提升社區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服務能力。 二是建立“示范項目精品庫”。圍繞社區群眾所需所盼精準設計和孵化培育一批叫得響、抓得住、落得下、有實效、影響力大的示范項目。“梧桐里·鳳凰家”“家在Lin里”“我愛我JIA”“聚樂晚晴”等社區品牌項目初具雛形。 三是探索可持續模式。按照“政府買單+專業社工派單+志愿者接單”流程,引導專業社工與志愿者共同實施項目。其中,成武古城社區“共享帶娃”公益托管服務項目獲市級創投項目2萬元經費,承接的“青馨悅享”伙伴計劃項目,先后獲得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公益創投資金14萬元。 融合創新舉措激發社區活力 一是凝聚群眾,筑牢群防群治防線。組建80余支聯防聯控志愿服務隊伍,涵蓋專業社工、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老干部等不同群體,為群防群治工作注入新活力。創新開展“我為大家守一夜,大家為我守一年”“我為群眾守歲”等特色活動,構建“值守接力+全時響應”服務模式,設置“平安巡邏崗”“鄰里照護哨”等12類志愿服務崗,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16余起,制止和預防各類案(事)件110多起。 二是雙向奔赴,聚力“新”心相融。為了增加新就業群體的融入感和歸屬感,成立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由快遞員、外賣騎手擔任社區“特邀建議人”“兼職網格員”“食品監督員”,累計排查各類安全隱患信息8000余條,成功處置突發事件420余起,為城市基層治理融入“新”力量。近日,菏澤外賣小哥化身“滅火英雄”勇救火情,保護了市民財產安全。市民紛紛為他點贊,親切地稱他為“紅盾騎士”。精準定位“新”需求,在社區設立暖心驛站22個,簽約掛牌愛“新”餐廳21家,24小時應急救護站43個,免費提供“菏美”志愿保意外險451份,設置“愛心托管+公益課堂”7個,服務新就業群體530余人次,堅持以“心”聚“新”,由單向關懷到雙向奔赴,讓更多的新就業群體參加到志愿者隊伍中,為城市增添溫情,在雙向奔赴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是積分賦能,實現閉環管理。牡丹區小留鎮開發“美德信用積分”小程序,引導群眾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抵現金,鏈接商鋪、醫院、商會等資源,享受物業費減免、商戶折扣等權益,激發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 (據菏澤市委社會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