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全面改革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我國全面實現了社會保障制度的轉型,逐步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然而,我國學界對社會保障的研究卻相對滯后,盡管社會保障實踐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但是長期以來理論總結的滯后、理論指導的缺失使得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缺乏較為完整的理論藍圖和戰略規劃。 有鑒于此,201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社保學界同仁的支持下,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成立了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學會成立大會上,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華建敏表示,希望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后,能夠改變社會保障理論研究滯后的局面,為全面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2025年2月28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將迎來十周年紀念日。那么,十年來,學會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作為一家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又是如何運作的? 應時而生、應運而生 社會保障是關乎國運、惠及子孫的宏偉事業,影響的是國家發展全局與長遠,在制度選擇時絕不能當成權宜之計,而是需要始終作為國家戰略型制度安排來定位?;诖耍?007年4月,鄭功成提出應當從戰略高度組織開展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央領導兩次作出十分重要的批示,“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在先后分管社會保障工作的領導同志直接支持和多個中央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項目最終形成了凝聚國內200多位優秀學者心血與汗水、具有高度理論價值與前瞻性的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為推進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 2009年,鄭功成和參與戰略研究項目的核心成員形成了一個以理論研究為旨趣、以實現民生福祉為目標的學術共同體——“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通過年會等方式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的影響力。2015年,在此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正式誕生。當年2月28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應時而生、應運而生的產物,它應當成為全國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與專業人士共同建設的學術家園,擔負起促進社會保障理論學術繁榮、助推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積極引導社會保障學科建設與專業人才培養、平等參與國際社會保障學術交流的職責與使命?!编嵐Τ稍诔闪⒋髸媳硎?。“公平正義、共建共享”被確定為學會的核心價值取向。促進理論繁榮、助力制度建設、推動學科發展、引領實務創新、參與國際交流成為學會的五大職能?;趯W會核心價值和共同使命的認同,十年來,共有1300多名來自全國350多所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者加入學會,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保障、慈善事業,以及與之相關的商業保險等社會保障相關領域開展工作。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學會成立后,朱镕基、溫家寶、吳邦國等老同志也對學會成立做出批示,對學會發展寄予厚望。 為了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學會還先后成立了秘書處、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四個內設機構,世界社會保障研究分會、社會救助分會、醫療保障專業委員會、養老金分會、養老服務分會、慈善分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等七個分支機構。 貢獻專業、理性力量 在鄭功成的帶領下,學會成立當年就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資政報告《基本養老保險不宜采取大賬戶制》。報告得到李克強等多位領導同志批示,為打消有關方面做大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或實行全賬戶制的主張作出了直接貢獻。 此后十年間,在主管部門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下,學會獲得了全面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保障理論繁榮,為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貢獻了專業、理性的力量。學會的系列咨詢與立法研究報告引起高度重視,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出過重要批示。 其中《老齡化的嚴峻挑戰與科學應對之建議》為國家制定“十三五”規劃有關養老服務內容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振興東北亟待從根本上治理養老金危機》為充分認識養老保險地區分割帶來的危機提出了理性建議;《突出民生重點,抓住政策關鍵,夯實南疆治理與發展之根本》為完善我國民族地區的民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退役軍人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的問題與建議》為出臺相關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構建多層次社保體系的思路與政策建議》被批轉九個部委,要求認真研究有關建議;《關于積極穩妥地延遲退休年齡的建議》為我國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設計與決策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慈善法實施:成效、問題與法制完善》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慈善法》執法檢查及其報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許多觀點被直接納入執法檢查報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強化系統思維與精準施策》為推進我國社會保障改革深化與體系建設及相關立法提供了重要理論背景與參考;《中國勞動法律體系建設與法典編纂研究報告》推動全國人大社建委將推動勞動法典編纂納入工作計劃;《中國養老服務立法研究報告》被認為為國家制定養老服務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借鑒典型國家立法經驗,加快我國醫療保障立法步伐》被認為有助于推進醫保立法,應予以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情況評估報告》,從理論上厘清了社會保險制度存在的根本問題,提出了社會保險制度重構與完善的系統化建議…… 2018年,學會還成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確定的重要學術支持單位,承擔了其委托的一系列立法、修法研究任務。從2019年至2024年,課題組共向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提交60多個專題研究報告,其中有關社會法系列、社會保險法系列、醫療保障立法系列、社會救助立法系列、慈善法實施評估系列、退役軍人保障立法系列、突發事件應對法系列及養老服務法、兒童福利法專題報告均經全國人大有關領導批示,分別刊發在全國人大社建委《簡報》或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法專報上,為有關立法、修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以慈善法治建設為例,全國人大原內務司法委員會在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的公函中稱“在首席專家鄭功成教授的主持下,經過核心團隊的深入調研,并組織國內學術界、慈善業界、法學界專家學者召開18次專題研討會議,共計完成了15份高質量的專題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先后提供給我委后,均受到了我委主要領導和《慈善事業法》草案起草小組的高度重視,為法律草案的起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背景與參考依據,有的主張已經在草案中得到了體現,有的代擬法律條文被直接吸收進法律草案。因此,該項課題的研究對《慈善法》立法工作做出了有益貢獻。” 2020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慈善法》執法檢查中,學會提供10多份專題評估報告,為執法檢查報告提供了重要的直接參考。2021-2022年,學會提供的四份專題報告,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慈善法》修訂并為做出修訂決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2024年,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學會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研究,提供了總計20多萬字的高質量評估報告,總結了社會保險法實施以來取得的成就,反映了現行制度安排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與不足,提出通過制度性重構與完善,實現社會保障理性建制、高質量發展。 報告獲得了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多位領導同志重要批示,不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報告提供了直接參考,而且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文件印發。 多維度開展行動 短短十年取得如此多的成果,作為一家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是如何行動的? 首先,舉辦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是學會履行使命的重要方式,也是學會成員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各界人士深入交流的重要平臺。十年來,學會舉辦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全國社會保障教學研討會、全國社會保障青年學者論壇、社會保障國際論壇、兩岸社會保障論壇和全國醫療保障論壇、全國養老金論壇、全國養老服務業發展論壇、全國社會救助研討會、全國慈善理論與政策研討會、全國商業保險研討會等年度會議以及專題會議400多次。 其中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的年會,聚焦社會保障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政策熱點,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學界專業人士參加,是中國社會保障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年度社會保障學術會議。 歷年來大會的主題包括:共享發展與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新時代社會保障改革再出發;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設高質量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社會保障現代化;共同富裕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高質量社會保障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與優化社會保障結構;走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道路。 除此之外,學會還積極開展多邊、雙邊學術合作,致力于社會保障國際合作與交流。主辦或合辦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每年一屆)、東亞社會保障研討會(不定期舉辦)以及其他國際研討會;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開展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翻譯《世界社會保障報告》、與德法日韓等多國開展多邊合作交流。 一系列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學術論壇和研究項目的成功推進,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推動全球社會保障事業的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其次,開展理論與政策研究,組織科研攻關與專題調研活動,是學會實現核心價值的主要手段。十年來,學會承擔了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及黨中央有關部門、全國人大、主管部委的數以百計的研究課題,完成了數百個研究報告,出版了50多種學術著作與圖書。 同時,學會還直面我國社會保障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自主或在有關機構、優質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支持下,開展公益項目研究,引領社會保障實務創新。包括承擔國家醫療保障局的醫保信息化、標準化建設;開展社區慈善實驗項目;參與養老服務創新;參與社會救助優秀案例調研評估;參與寧波商業保險實驗;與優質企業合作,探索中國特色企業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等。 學會每年還會圍繞養老保險、養老服務、醫療保障、社會救助、慈善事業、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多個方面組織深入調查,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調研成果,有的轉化成為國家的重要政策,有的為地方推進社會保障改革與民生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有關四川涼山彝族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獲得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有關南疆民生調研報告獲得了八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 再次,編輯出版學術刊物與年度報告為學會履行使命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十年來,學會獨立或合作啟動了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系列叢書、中國社會法系列研究叢書、日本社會保障研究叢書、健康中國研究叢書等基礎性理論工程,創辦了期刊《社會保障評論》,出版中國社會保障或醫療保障年度系列報告,編印系列內部資政報告《民生專報》,發表了一大批專業優質的社會保障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取得了顯著成效。 其中,《社會保障評論》是2017年1月正式創刊、面向國內外發行的學術期刊,是社會保障領域高端理論園地?!渡鐣U显u論》致力于促進社會保障理論學術繁榮,為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理性建言,多篇論文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民生專報》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編印的由學會成員完成的高質量資政研究成果,由鄭功成編審,專門報送黨和國家領導人與相關主管部門,不定期編印。多位領導同志對《民生專報》做出過重要批示。 第四,推動社會保障學科建設,促進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壯大。學會成立了專門的內設機構教學委員會,通過主辦每年一屆的“全國社會保障教學研討會”開展“全國社會保障師資培訓班”,搭建專業的交流平臺,形成穩定的交流機制,從而推動全國社會保障教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交流。 貢獻更多真知灼見 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已經走出了一條有鮮明特色的自我發展新路,同時也用客觀事實證明了社會組織可以為國家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爸袊鐣U蠈W會的成功,關鍵是新時代提供了極好的發展契機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根本在于建構了真正的學術共同體與學者聯合體?!编嵐Τ杀硎?,未來十年,到2035年,中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在國家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治理安邦的大問題,這就更加需要社會保障學界擔當起積極、理性、智慧地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重大責任。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將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保障系列重要論述的指引下,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保障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為社會保障事業理性建制和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貢獻出真知灼見?!编嵐Τ蓮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