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文件提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守正創新,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文件從6方面提出30項具體措施,其中首次提到“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值得關注。此外,文件還涉及鄉村教育、農村養老、特殊群體關愛(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數字惠農、鄉村人才發展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也是公益慈善行業一直以來深度投入的方向。 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文件提到,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強化氣象為農服務,加強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預報,用好區域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等力量,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文件還提到,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扎實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文件要求,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及時將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納入幫扶。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收入。深入開展科技、醫療、教育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加強消費幫扶平臺企業和產品管理。 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評估,研究制定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強化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的開發式幫扶,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支持欠發達地區振興發展,建立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通過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機制給予差異化支持。 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文件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水平。 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收。實施數字鄉村強農惠農富農專項行動。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規模,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 著力推進鄉村建設 文件提出,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升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和消防、安全等管理水平,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全面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確保食品安全和資金規范使用。 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鼓勵開展村級互助性養老服務。發展農村嬰幼兒照護服務。擴大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面,提升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加強殘疾人保障和康復救助。 同時,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鄉村。大力推進“三北”工程,強化資源協同和聯防聯治,提升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效果。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 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文件提出,加強文明鄉風建設。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豐富農村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創新開展“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惠民活動,加強鄉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導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推進傳統村落特色保護區建設,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實施鄉村文物保護工程。 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發揮婦聯、共青團等組織作用,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農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完善信息共享、協同解決機制,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 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 文件提出,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優先保障農業農村領域一般公共預算投入,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金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涉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 文件提出,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強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壯大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程。深入實施鄉村巾幗追夢人計劃和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支持科技小院扎根農村助農惠農。 文件強調,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夯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推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積極性,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