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 展的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擴容提質增效取得明顯進展,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加協調適配,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唐珂出席發布會,介紹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有關舉措。 唐承沛介紹,《意見》是對加強養老服務作出的系統性制度設計,也是緊抓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推動解決“老有所養”重大民生問題的基礎制度安排。 針對制約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意見》提出了系列改革創新舉措。 一是針對養老服務網絡不夠健全的問題,提出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形成縣(區)綜合服務、鄉鎮(街道)區域聯動、村(社區)就近就便的服務支持體系,促進養老服務網絡更加系統完善。 二是針對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不夠協調連續問題,提出鞏固居家養老基礎、強化社區養老依托、優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作用,促進醫養結合,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加強和改進綜合監管等改革舉措,推動形成貫通協調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 三是針對養老服務發展機制不夠完善,政府、市場、社會職責定位不夠清晰等問題,提出發揮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政府主導作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養老服務社會參與作用,打造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有愛家庭協同發力的發展機制。 四是針對養老服務要素保障不足等問題,在設施布局、財政支持、人才隊伍、養老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提出更具體的措施,形成有利于養老服務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歸納起來,就是打通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三類養老服務形態,協同三方面的養老服務機制,保障五個方面的養老服務要素,推動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唐承沛介紹,針對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服務形態,《意見》以推動三類養老服務貫通協調為改革重點,在進一步明確各類養老服務功能作用的同時,加強各類養老服務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場景的協調聯動讓老年人無論在家庭、在社區、在機構,都能夠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務。 此外,《意見》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這是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改革舉措,符合縣(區)作為國家治理基本單元的定位要求,符合養老服務重在基層的規律特點,有利于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加強縣域養老服務資源統籌,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 《意見》還明確了養老服務領域的多項改革任務,唐承沛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民政部將堅持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政策完備、責任到位,認真抓好《意見》貫徹落實,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一是健全實施機制。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涉及多部門、多領域,要健全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落實機制,增強工作合力。在橫向協同方面,民政部將充分發揮全國老齡辦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的職能作用,推動《意見》貫徹落實,納入到相關部門的任務計劃和工作重點中。在縱向聯動方面,推動將《意見》的貫徹落實納入地方各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協力抓好貫徹實施。 二是推動措施落實。對已有的政策,要以《意見》為統領,持續深化實施。對于《意見》當中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重要部署要求,要推動寫入養老服務法律法規,將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規律性認識、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同時,錨定《意見》確定的2029年、2035年改革發展目標,推動將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分步納入“十五五”“十六五”發展規劃,抓住用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窗口期,確保如期建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目標。 三是強化督促指導。建立《意見》分工落實總臺賬,健全督促評價制度,將各項改革發展任務逐項分解、定期調度,確保落到實處。鼓勵支持各地發揮首創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創新,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同時,要特別注意積極穩妥、有序有效推進政策落實,尊重廣大老年群眾意愿,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