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披露ESG相關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227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41.38%,較2023年增加7.2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是ESG信披政策密集出臺后的第一年,也是首批450余家A股上市公司在2026年執行ESG信息強制披露的前一年,預計2025年披露ESG相關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將增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探索實踐將進一步走深。 多位負責上市公司ESG工作的人士表示,企業2024年度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編制工作已陸續啟動。2024年ESG信息披露準則體系不斷完善,為企業開展新一輪ESG相關報告編制工作提供了更多指導和參考。相比以往,企業更為關注ESG報告中實質性議題的識別與披露,以及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質量。 政策引導ESG信披實踐 記者從多位上市公司ESG工作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不少公司已啟動2024年度ESG報告編制工作,有的公司則計劃2025年元旦后啟動相關工作。 記者注意到,一些企業在官方網站發布了ESG報告編制項目的招標信息,如魯商服務在2024年12月24日發布了2024年度ESG報告制作單位選聘招標公告,浙江交科于同月25日發布了2024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詢比采購公告,還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發布了ESG報告鑒證服務招標公告。 根據滬深北交易所2024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報告主體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4個月內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且不早于年度財務報告。“按照往年經驗,最早一批上市公司會在一季度發布上一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或ESG報告,更多上市公司會在四五月份發布相關報告。因此,不少上市公司正陸續開啟2024年度ESG報告編制工作。”商道融綠董事長、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對記者表示。 “可以感受到,2024年滬深北交易所發布指引,調動了企業編制、發布ESG報告的積極性。”郭沛源告訴記者,按照商道融綠數據統計,2024年有400余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了ESG報告,預計2025年增量會更多。 2024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征求意見稿)》,財政部等9部門印發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編寫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指南》,ESG信息披露準則體系不斷完善。 多位上市公司ESG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按照新的指引、指南籌備ESG報告編制工作。 上市公司ESG工作從業者認為,企業在識別ESG實質性議題時遵循雙重重要性原則,以及提升報告質量,將是2024年度ESG報告編制工作的重點。“與上一年度相比,2024年度ESG報告編制工作的不同點在于,對數據量與報告質量的要求更高,以及探索遵循國內ESG信披政策文件中普遍強調的雙重重要性原則。”某國企ESG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雙重重要性原則是指企業在識別ESG實質性議題時,既要考慮相關議題對企業財務的影響(財務重要性),又要考慮議題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影響重要性),最終對篩選出的ESG實質性議題逐項披露。國新咨詢相關專家表示,企業不應再僅僅滿足于披露一份“漂亮”的ESG報告,而是要深入挖掘信息,回應投資者、監管方、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逐漸實現可持續相關信息的規范化披露。 ESG報告不是廣告 2024年4月,證監會上市司相關負責人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不能將ESG報告作為廣告,把ESG報告作為品牌營銷的手段,借由ESG的外衣過度包裝,提供不準確的信息誤導投資者。已有不少案例因環境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被證監會處罰或采取監管措施,證監會將不斷提升監管能力,持續加強監管。 郭沛源表示,上市公司需要跳出對ESG報告的認知誤區,“做廣告的目的是為了宣傳推廣和營銷,而發布ESG報告的目的是為了信息披露。ESG報告的內容應包括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對內作為改進工作流程的依據,對外作為溝通載體。” 一位科創50指數成分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負責人表示,在提高ESG報告質量方面,公司正在努力增加可量化指標的數量,加強內部溝通,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的企業對一些數據不愿意披露,或者選擇性無視,有違可持續信息的披露原則。”他說。 上述某國企ESG工作負責人認為,企業提升ESG信披真實性與透明度的關鍵在于完善內部治理和數據管理機制。“通過引入專業的ESG數據管理系統,定量化披露關鍵指標,并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數據進行審驗,企業可以顯著提升相關信息的公信力和可追溯性。”他表示,未來ESG報告質量評估將更注重披露的標準化和第三方鑒證的普及。 上述國新咨詢相關專家認為,隨著企業加強ESG信披管理,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鑒證環節可以提高企業ESG報告的可信度,增強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對企業ESG表現的信心。預計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ESG信披重視程度不斷提高,ESG鑒證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增強。 ESG治理并非一蹴而就 積極推進ESG信披工作、致力于提升ESG信披質量的企業,往往有著海外融資需求,或者產品與服務出口海外。有的企業的ESG信披驅動力則來自央國企客戶和跨國企業客戶的要求。對于其他企業來說,業內人士認為,披露ESG報告難以在短期內帶來直接財務性回報。“ESG治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且持續的。”上述某國企ESG工作負責人表示,通過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并留住具備社會責任意識的人才,與客戶、投資者和社區建立更深的信任關系。同時,良好的ESG表現能夠促進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幫助企業在經濟波動中保持韌性,實現長期價值創造和財務穩定。 杜克大學教授張俊杰表示,好的公司才會采取可持續的行動,通過企業披露的可持續信息,能夠倒推出這家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否先進,經營狀況是否良好,是否對未來有長期規劃。 “ESG報告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郭沛源說,ESG報告涉及節能減碳、員工管理等諸多議題,都要求企業有相應的愿景和目標,然后基于這些目標來開展工作。ESG報告的作用是以年為單位,披露企業向這些目標前進了多遠,以各類指標來衡量企業行動的進展。同時,外部利益相關方可以根據報告披露的信息,評價企業過去一年的ESG成績。 另外,郭沛源表示,ESG信息披露也有助于企業開展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工作強調企業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溝通,而這也是ESG信息披露所發揮的作用。” 企業的ESG信息披露與ESG治理相互促進,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上述國新咨詢相關專家表示,企業推進ESG治理,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環境影響的評估、社會責任的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的檢查,更早發現潛在風險,強化企業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強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不斷促進企業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打造企業差異化競爭優勢和長期發展潛力;還能夠實現企業與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的雙向溝通,吸引真正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有效打通ESG投資閉環。開展ESG信披實踐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企業戰略與運營策略,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納入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考量。同時,企業對ESG工作實行常態化管理,區別于從前的臨時項目組制,更多企業探索完善內部ESG治理架構,為ESG工作賦權賦能。 (據《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