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近日召開的2024第三屆綠色金融北外灘論壇上,由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編制開發的“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評價指數”(以下下稱“指數”)發布。 綠色金融6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教授張俊杰對記者分析指出,指數對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進行量化分析和解構,同時結合信息披露國際、國內規范指引,構建了四個層級的指標體系,旨在為市場提供公允的第三方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工具。 用指數工具量化評價可持續披露信息 隨著全球范圍內對ESG議題的日益關注,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已成為衡量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社會責任履行的關鍵標準。 今年4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正式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后又發布了指南,對我國上市公司在ESG等可持續信息披露做出了規范。 隨著可持續信息披露工作的持續深化推進,市場中各類利益相關方對可持續信息的需求已從“有披露信息”發展成為“披露高質量信息”。因此,如何評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可持續信息、引導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已成為未來可持續市場有效發展的關鍵。 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評價指數的發布,為我國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系統性、透明的評估工具,不僅對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信息披露質量進行量化評價,也為監管機構與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決策支持。 通過構建基于國際與國內標準相結合的指標體系,指數能夠精準評估企業的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標準化水平。指數以公開的ESG數據為基礎,衡量企業在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質量,從而引導上市公司更規范、更全面的信息披露,提升市場透明度。尤其在當前的金融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決策的關鍵因素,高質量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有助于吸引長期資本和提升企業的市場估值。 據披露,從2018年至2023年期間,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評價指數持續增長,增長趨勢不僅反映了進行可持續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在可持續信披質量方面的顯著提升。通過指數可以發現,大部分行業的信披質量得分在逐年上升。2023年,多數行業的得分達到了最高值,這表明在政策推動下,企業對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在加速提升。 不同行業在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電信服務、醫療保健和金融等行業平均得分相對較高,而部分行業如可選消費和房地產等在披露規范性上仍有待加強,這為行業間的比較與改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通過分析可持續信息披露指數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隨著企業在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評級等級的逐步提升,其在每股收益(EPS)、總資產報酬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的表現也大致呈現增長趨勢。 助推上市公司高質量可持續信息披露 目前,企業的ESG披露大多存在標準不統一和缺乏可比性等問題,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難以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做出準確評估。可持續信息披露評價指數運用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對上市公司信披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可量化的參考框架,為投資者在決策時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依據。 張俊杰表示,首先,指數為市場提供了客觀、量化的評價標準,填補了市場系統性可持續信息披露評估工具的空白,為市場提供了全新的衡量企業ESG信息披露質量的標準,有效促進企業在ESG方面的高質量披露。 其次,指數為上市公司優化和改進可持續信披提供實踐指南。通過對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的量化評估,企業可以清晰地識別自身在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的優勢與不足。指數不僅是對企業過去披露表現的反饋,更為其未來提升ESG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框架,企業可以依據指數中的具體指標評價,優化信息披露。 第三,指數為監管機構全面、系統地監督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披提供參考。隨著我國在可持續發展和ESG領域的政策逐步完善,企業的可持續信息披露需求和標準也日益提高。指數為監管機構提供了更為科學、系統的監督參考工具,能夠幫助監管部門更有效地跟蹤和評估企業的ESG披露表現。 此外,指數不僅是衡量企業可持續信披表現的工具,更是推動企業優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催化劑。在全球化競爭和政策環境的雙重驅動下,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已成為衡量其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可持續信披指數通過量化企業的ESG披露質量,可促使其更加注重長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社會責任和治理風險等方面的應對措施,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市值,也可為企業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市場機會。 (據《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