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讓殘疾人生活“有愛無礙”
國內罕見病領域首部《SMA社群生涯規劃圖冊》發布助力罕見病殘障群體自我實現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讓殘疾人生活“有愛無礙”

走進江蘇省常州市橫林鎮馨槐殘疾人之家,蛋糕、咖啡的香味撲鼻而來,現場除了機器的運作聲、器皿偶爾的碰撞聲,氣氛顯得格外安靜,這是張佳偉、蔣蘇雅夫婦共同經營的“無聲蛋糕店”,他們同為先天性聾啞患者。2021年起,馨槐殘疾人之家為他們免費提供場地,每年能省下3萬余元的房租費用。夫妻倆雖不能言語,但細心負責手腳麻利,如今,“無聲蛋糕店”的“甜蜜”事業蒸蒸日上。

   近日,記者在江蘇采訪發現,當地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用勞動創造價值、實現自我。近年來,江蘇省殘聯通過一系列惠殘助殘的民生實事,在就業、托養、康復等各個方面,為殘疾人托起“穩穩的幸福”。

  溫暖的“家”托起幸福

   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心家園公益助殘服務中心一樓大廳內,一支殘疾人文藝隊正伴著音樂,整齊劃一地表演手語舞,他們中包含肢體殘疾人、智力殘疾人、聾啞人等。“這首歌叫《讓愛傳出去》,唱出了我們的心聲。”坐在輪椅上的文藝隊隊長蔣小莉告訴記者。

   蔣小莉出生10個月時因小兒麻痹癥致殘,今年54歲的她來到心家園已有8年了。“過去我沒有工作,成天待在家里,也沒有朋友,非常沉悶。”而8年前的生日會,讓她的生活發生變化。蔣小莉的丈夫也是殘疾人,當時,心家園負責人王文賢組織幾名殘疾人朋友去到她家中,一同為其丈夫慶生,“熱鬧的氛圍以及其他殘疾人樂觀的精神感染了我。”蔣小莉說。

   “剛開始我不敢上臺表演,慢慢融入后我變得越來越開朗,也交了很多朋友。”如今,這支殘疾人文藝隊由5人擴充到22人,演出節目也從過去單一的手語表演,豐富為朗誦、快板、戲曲等多種表演形式。從心家園的大廳到大型專場演出,舞臺也越來越大。“勇敢走出家門后,我在這里找到了另一個溫暖的‘家’!”蔣小莉說。

   讓特殊教育中心畢業的超齡學生重新有個“家”,是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融康殘疾人之家建立的初衷。“每年都有一些孩子從特教畢業,由于他們參與社會勞動能力有限、表達能力欠缺、融入社會困難,畢業后多數只能回家由父母接續看護。”融康殘疾人之家理事長胡諾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些孩子的社會融合及家庭照護難題,他們在特教中心內建立了殘疾人之家,提供輔助性就業機會,以及康復訓練、生活技能培訓、文體活動等服務,“努力讓殘疾人生活‘有愛無礙’。”

   特教中心的學生王子新今年剛畢業,隨后在這里開啟了新生活。“這里有我熟悉的老師、同學,能認識更多新朋友,還能學習做手工活、種菜、彈鋼琴等,充實又開心!”王子新說。

  “折翼天使”重獲希望

   在徐州市礦山醫院的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內,一節一對一的個訓課正在進行。康復醫療師王凱莉手拿輔助治療的小玩具,吸引著銘銘的注意力。兒童康復組組長王多告訴記者,這是在對銘銘進行言語治療,康復醫療師通過游戲互動的訓練方式,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5歲的銘銘是孤獨癥兒童,今年年初到礦山醫院進行康復訓練。“剛來時孩子通過撞墻等方式自我傷害,沒有任何語言能力。”王多說,經過大半年的康復,“現在會叫奶奶,還能與老師進行眼神互動,自我傷害行為的出現頻次大大降低。”

   記者在兒童康復訓練中心看到,運動治療室、語言及吞咽治療室、蒙氏治療室、多感官治療室等設施完善,均有孩子在內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王多告訴記者,中心致力于為腦癱、孤獨癥、言語發育障礙、癲癇病等患兒提供康復服務,“孩子入訓后,至少每3個月評估一次,根據康復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使康復效果最大化。”

   6歲的睿睿出生4個月時因腦炎患上繼發性癲癇,過去3年,他一直在這里進行康復訓練。今年9月,睿睿順利進入了幼兒園,像普通孩子一樣融入集體生活。“幸好有康復,不然說話走路都成大問題。”睿睿的媽媽蔣女士告訴記者,康復費用一部分由殘聯補貼,還能再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減輕了家庭負擔。“特殊兒童是一群‘折翼天使’,需要我們給予更多關愛。”常州市金壇區小天使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汪鐳告訴記者,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性服務機構,他們主要針對聽力、精神、肢體、智力等特殊兒童進行康復培訓。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創辦至今,中心累計康復千余名特殊兒童,幫助上百名特殊兒童進入普幼、普小,融入常態化的社會生活。

  點亮殘疾人“就業夢”

   徐州市睢寧縣久利電子有限公司有一個占地280余平方米的殘疾人集中就業車間。生產線上,記者看見工人們正認真地將塑料貼片插入線圈,據了解,他們手中的這一元器件是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殘疾人之家進駐企業的新模式。“我們一共設置了36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崗位。”久利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軍告訴記者,企業會根據殘疾人的身體狀況和能力差異,為他們安排最合適的工序工位,經過培訓和練習,這些殘疾人的操作熟練程度和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不遜于健全職工。56歲的朱汝亞患二級肢體殘疾,去年到車間工作。“我負責安裝元器件底座,現在操作越來越熟練,收入達到了每月2500元。”朱汝亞說。

   在江蘇,還有不少殘疾人憑借一門手藝,就地就近實現了靈活就業。在常州市新北區新橋街道“愛立方”殘疾人之家,“美麗工坊”成員劉葉琴正用絨質材料進行手工編織,不一會兒,一只“小狗”雛形已現。肢體殘疾的她一直愛好手工,一年前加入“美麗工坊”項目。“在這里做手工,月收入達到了3000元,生活越來越好,整個人也更開朗了。”劉葉琴告訴記者,她和其他工坊成員還經常開展手工微課堂活動,吸引更多的殘疾婦女走出家門。

   如今,劉葉琴自學了視頻拍攝剪輯,將手工制作過程以短視頻、直播等方式搬到線上,她的觀眾越來越多,不少網友從她的網店購買做手工的原材料。“通過直播拓寬產品銷路,是我們未來計劃嘗試的方向。”“愛立方”殘疾人之家負責人丁亞萍說。

  (據《工人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综合久久精品色|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视频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婷婷综合激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色综合天天做天天爱|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aⅴ视频|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