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061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民政部舉行“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我國社會組織、慈善力量蓬勃發展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061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民政部舉行“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我國社會組織、慈善力量蓬勃發展

■ 本報記者 皮磊

   為集中展示五年來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10月23日,民政部舉行“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張琳,社會救助司副司長許昀,社會事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朱玉軍,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臧寶瑞介紹相關情況。

  推動社會組織實現高質量發展

   社會組織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張琳介紹,近年來,民政部深化登記管理制度改革,推動社會組織規范自律,健全綜合監管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引導政策措施,持續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推動社會組織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加強黨建引領方面,持續落實黨建協同責任,推動將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全過程,基本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確保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全面推動社會組織成立登記、章程核準、年檢年報、專項抽查、等級評估、教育培訓與社會組織黨建“六同步”,推進將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組織章程“兩納入”,協同推動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在深化制度改革方面,落實黨中央改革部署要求,基本建立“黨建引領、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優化社會組織發展布局,調節社會組織層級分布、區域分布、行業分布、類型分布。穩妥探索直接登記改革試點,7萬余家行業協會商會完成脫鉤改革。推動完善稅收優惠、購買服務、評估激勵等培育扶持制度,持續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會同財政部投入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近5年累計投入3.44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約6116萬元。建成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庫,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登記服務效能。

   在健全規范監管方面,基本形成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推動社會組織加強內部治理,完善章程示范文本,支持社會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開展活動。健全社會組織信用監管體系,完善“活動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體制,加強信用信息管理、共享與公開,實現全國近90萬家社會組織信用信息“一網通查”,推動社會組織提升自律水平。

   在發揮積極作用方面,重點培育、優先發展科技類社會組織,超過2.4萬家社會組織活躍在科技創新領域。推進全國性、國際性社會組織建設,在華設立一批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深入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助推我國經濟發展。2023年以來,各級行業協會商會共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近6.5萬項、牽線搭橋招商引資項目約3.3萬個。積極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街道(鄉鎮)或社區(村)備案管理,融入城鄉社區基層治理各個領域。目前,全國共有各類社區社會組織約270萬家,開展慈善救助、生活服務、社區事務、糾紛調處、文體活動等。

   下一步,民政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組織工作各項改革部署,進一步加強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頂層制度設計、完善監管手段措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引導動員廣大社會組織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實現更大作為。

  慈善力量蓬勃發展、作用日益凸顯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方面。臧寶瑞談道,過去五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參與下,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五年來,慈善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定位更加明確、地位更加重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首次將慈善事業納入基本經濟制度。黨的二十大強調“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要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把慈善事業作為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為進一步深化慈善領域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

   五年來,我國慈善法制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落實慈善法,國家和地方層面共出臺慈善相關法規、政策文件400多份,涵蓋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公開募捐管理、慈善信托備案、慈善活動支出、慈善捐贈稅收優惠、志愿服務、信息公開和財產保值增值等多個方面,慈善領域法律規范體系基本建立。2023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慈善法的決定,今年9月5日已經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民政部持續推進慈善法治建設行動。新制定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新修訂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和《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已經發布施行,后續還將制修訂一系列相關政策。

   五年來,我國慈善力量蓬勃發展、作用日益凸顯。目前,全國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5萬家,是五年前的3倍;全國累計備案慈善信托2062單,是五年前的15倍。年度捐贈總額最高突破2000億元。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累計為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超過17萬條,募集資金超過500億元。通過“中華慈善獎”、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中華慈善日”宣傳等重要活動,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逐漸形成了人人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廣大慈善力量積極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大局,為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應急救災等作出重要貢獻。

   五年來,我國慈善組織管理不斷規范。各級民政部門堅持鼓勵支持和監督管理并重,支持督促慈善組織加強黨的建設,健全法人治理機制,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嚴守公益初心和非營利底線。持續開展慈善組織(基金會)年報年檢和抽查審計工作,深入實施“陽光慈善”工程,加強對善款的監督管理,推進慈善組織信息公開,鼓勵社會監督、推進行業自律。嚴肅查處慈善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切實推進依法治善,依法行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堅持“一手抓促進、一手抓監管”,建立健全慈善制度,完善引導支持機制,加大監管力度,推動我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慈善力量。

  社會救助不斷擴容、提質、增效

   許昀表示,民政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健全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這一目標,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制度、創新機制、推動落實,切實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五年來,我們聚焦覆蓋全面,擴大政策供給,做到兜住底。全面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和國辦轉發的《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不斷完善“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推動社會救助制度由離散的單項救助轉變為系統的救助體系,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更加密實牢靠。加快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健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完善“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工作機制,強化風險監測、及時預警,逐步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

   五年來,我們突出分層分類,實施靶向救助,做到兜準底。在精準認定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同時,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形成按照困難程度分層管理、困難類型分類施策的梯度救助格局。會同相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推動“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健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推進核對信息系統全國聯網,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度。指導地方按照“缺什么、補什么”,規范落實救助政策,精準對接救助供需,不斷提升制度實效。

   五年來,我們圍繞綜合高效,發揮體系優勢,做到兜牢底。切實發揮好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和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有效統籌各類救助資源,形成救助合力。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系統集成,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各職能部門分類幫扶的工作機制。推動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等更多低收入人口延伸。規范與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救助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穩步提高低收入人口保障水平。

   總體上看,五年來,社會救助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擴容、提質、增效。下一步,我們將推動社會救助從“保生存”向“?;尽⒎里L險、促發展”拓展,健全完善、迭代升級社會救助體系,著力構建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的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體系,更好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殘疾人福利、救助管理能力顯著提升

   朱玉軍介紹,五年來,社會事務領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論述和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群眾所需所盼為突破口,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其中,在殘疾人福利方面,做好“解憂事”,實現多點突破。著力在健全兜底性、基礎性殘疾人福利制度上下功夫,持續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殘疾人福利事業取得積極進展。進一步落實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指導各地持續提升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覆蓋范圍,完善便民服務、精準核對、動態監管等制度舉措,目前已惠及1189.4萬困難殘疾人和1611.4萬重度殘疾人。穩步實施“十四五”規劃精神衛生福利設施“補空白”建設項目,各地深入開展“精康融合行動”,設立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部級試點項目,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加速推進。探索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和社區租賃試點,印發《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目錄(2023年版)》,推動延續生產和裝配傷殘人員專門用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強殘疾人專用設備和服務標準化工作。

   在救助管理方面,撐起“安全傘”,能力全面提升。緊緊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救急難的工作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救助管理服務水平和質量。五年來,累計救助各類臨時遇困人員435萬人次,幫助7萬余名受助人員成功尋親,有效助力了社會和諧、家庭團圓。民政部充分發揮救助管理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制定和完善工作規則,協同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每年開展“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做好極端天氣下臨時遇困人員救助服務,避免發生極端事件。指導各地不斷優化提升站內照料服務水平,除了做好日常工作,還針對服務對象需求,開展就業指導、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多元化的服務。每年開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組織所有救助管理機構向社會開放,接受社會各界參觀指導和監督,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救助管理工作、關愛流浪乞討人員的良好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婷婷综合激情|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色综合.com| 国产AV综合影院|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