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這節“鄉土味”十足的大思政課引導學生投身鄉村振興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這節“鄉土味”十足的大思政課引導學生投身鄉村振興

在安徽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九華山后山腳下有一處名為“江村”的小村莊。不同于社會學家費孝通筆下的“江村”,這里很是“名不見經傳”。8月12日午后,三兩村民在街邊話著家常,零星的農家樂、飯莊迎接著游客的到來。

   沿小路步行10余分鐘,行至名為“麻園”的村民組,這里更不為外人所熟知。300余名常住人口中,中老年勞動力不到50人,其余大多數為婦女和兒童,略顯凋敝。不過,7年來,每到盛夏,這里的村口便會熱鬧起來,一群統一著裝的安徽建筑大學“鄉行者”團隊師生來此開展社會實踐,為村落涂抹亮色。

   該校30多位老師、近300名學生曾勘踏此處,從一橋一石一瓦地進行改造和環境治理,到引進精品民宿、提升鄉風文明、進行村鎮規劃,再到幫助返鄉創業者打造電商平臺,他們真正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今夏,來自安徽建筑大學城鄉規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消防工程、工業設計、風景園林、建筑學等專業的20名本、碩學生如約而至,他們在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帶領下,在景觀提升、電商宣傳、調研報告撰寫等工作中體悟基層發展,了解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共上一節“鄉土味”十足的大思政課。

  “鄉行者”為何而來來了能做什么

   “我們團隊名字里就有‘鄉村振興’4個字,我先通俗地講講什么是‘鄉村振興’,讓大家明白此行的意義。”8月12日上午,在麻園村游客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團隊指導教師、安徽建筑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張時來和學生們開了一場“動員會”。

   “團隊里也有同學出身農村,你們應該知道,產業是幫老百姓增收的根本。一產為農業,如種植,養殖;二產是加工制造業,比如加工山上的茶葉,或是將挖出的筍干變為筍制品;三產是服務業,如餐飲、住宿、景區、文創等。”張時來說,產業振興就是幫助農村找到適合的產業結構,像大家所在的江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村莊空心化嚴重,就適合“三產促一產”或“一二三產聯動發展”,通過旅游業來反哺和帶動農產品等銷售和品牌推廣。

   張時來和同學們回憶,2017年,團隊剛來麻園村時,村莊破敗,房屋結構、顏色各異,道路不通暢,更別提文旅項目規劃。團隊走訪了全村50多戶人家,調整道路和文旅規劃,幫助開展村莊環境整治。2018年,安徽建筑大學在該村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師生對村莊內部重點建筑和室內進行改造設計,規劃藝術培訓中心、兒童樂園、書屋等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畢業設計。

   這些年,“鄉行者”團隊將發展藍圖繪到底。2019年,團隊幫助美化后的村莊招商引資,建設“宿心園”民宿集群,當地文旅產業邁上新臺階。2020年至2024年,通過“鄉行者”團隊直接、間接幫扶,當地村民增收80多萬元,受益農戶50多戶,平均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7萬元。

   伴隨著他的講述,同學們漸漸入神,此時他接上先前的話題:“產業振興了,很多人不會離開村子,也就有了人才振興。當村莊‘流量’擴大,可以進一步挖掘地方文化、提升環境以及治理和管理模式,也就對應著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隨后進行小組分工,英語專業2022級學生楊耀舉手提問:“老師,我是學英語的,不是建筑相關專業,我能做什么?”

   “你能為特產和產品做翻譯啊!”張時來答道。

   聽到同學們的哄笑,張時來解釋說:“你們有沒有聽過安徽提出的‘大黃山’全域旅游概念?其中強調皖南‘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游線,我們所在的麻園村距離新建的九華山高鐵站10分鐘車程,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外國游客到此消費,做好國際傳播非常重要。”

   “村莊如果沒有文化,就沒有靈魂,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為了講好鄉村的文化故事。當下,國家實施和美鄉村建設示范點工作,也和我們的使命不謀而合。同學們,學好課本知識重要,也一定要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啊!”會議最后,張時來補充說,大家不是來走馬觀花、擺拍打卡的,要依托專業知識,幫助地方實現提升,帶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在鄉土實踐中體會農村發展、鄉村振興

   分完組,同學們分頭工作。“我們為盆景和奇石起名,并搭配古詩詞,制作視覺產品圖片,嵌入庭院、茶幾、客廳等場景下,也借此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九華山和周圍特產。”在創業者江啟國家的院子里,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丁聰額前劉海被汗水打濕,他拿著卷尺、筆、筆記本、電腦等工具,記錄盆景和奇石的尺寸、來源、類型等信息,方便后期圖片制作和電商宣傳視頻剪輯。“如果用爬山進程來形容鄉村發展,麻園村好比行進到了半山腰。”這是他第二次參加社會實踐。7月,他跟隨團隊前往安徽池州市貴池區元四村,對返鄉投資茶葉產業的創業青年印象深刻。他感慨,所學知識并不僅限于本專業,有用的知識都可以投入鄉村發展。未來,他想為家鄉安徽淮南壽縣的鄉村發展出一份力——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創新農產品包裝設計,提高產品市場認可度。

   丁聰的身旁,是正在錄音的楊耀。楊耀負責將小組拍攝的創業者采訪內容翻譯成英文,并錄制英文音頻。這項任務需要扎實的語言基礎和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我發現自己在翻譯專業術語和表達方面還有待提高,有時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導致翻譯不準確。”

   為了克服難題,他積極查閱資料,向受訪者請教。同時,為了保證戶外錄音質量,他會與受訪者先溝通,請他們盡量保持平靜的語速和清晰的發音。他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表,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翻譯,以保證工作進度。“我看到了農村美麗風光,也感受到了百姓的辛勤勞作。鄉村振興的進程,不僅是物質條件的改善,更是精神文明的提升。”

   風景園林專碩研一學生馬翊萌在本科階段并未涉及鄉村領域知識,對于農村的了解僅限于新聞報道。本次社會實踐,她負責帶小組進行鄉村景觀風貌提升。看到荒廢閑置的民房,村里幾乎找不到年輕人,她心里愈發感覺酸澀。

   戶外測量時,她和小伙伴負責的地塊長約74米,寬約25米,涉及5棟民宅。她記得指導老師說過,這里未來要設計改造成徽派景觀,規劃精品民宿群、草坪、露營地、油菜花地,游客打卡拍照時,九華山的云霧繚繞與精品民宿群相映成趣。同時,景觀提升要以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為出發點,尊重當地的建筑風格、形式,不是一味推倒、重建。

   為此,他們仔細測繪記錄民宅、步道、菜園、圍墻的尺寸,以便于后續使用SU建模、PS繪制效果圖和鳥瞰圖。“我們運用植物選取搭配、景觀節點設計、園林建筑設計等所學知識,進行建筑外立面、宅旁綠化及步道提升。這一處未來可以作為提升示范區域,當全村風貌改造完成,就能夠吸引更多游客。”

   天氣炎熱,村民們送上涼開水、紙巾和草帽,讓學生們十分感動。

   馬翊萌還觀察到,村民開始注重文娛生活,這給了她新的啟發,結合農村文化設計公園和廣場,使之成為村民休閑的場所、文化宣講的基地。

  扎根鄉土的“大思政課”正影響更多人

   在團青陽縣委安排下,團隊了解當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文化創意、電商直播等重點工作,增強體驗感。“在短視頻和新媒體方面下功夫,積累客源和口碑”“晚上散步時沒地方去,希望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能否在各村開通前往九華山景區的接駁班車”……學生們還和當地村民、村干部座談,暢想文旅發展。安徽省團校教師陳海平向團隊學生開展《新時代中國青年健康成長的正確道路》“行走的思政課”微宣講。

   “從與村民座談到村莊景觀實地測繪,從電商宣傳幫扶到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綜合技術服務,本次活動參與學生多學科、跨專業,實現‘老帶新’組隊合作,為地方鄉村振興建設出謀劃策,為和美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隨隊指導的安徽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中感慨,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親身體驗、志愿服務等方式,讓社會活動成為思政課“課堂”,讓生活實踐成為思政課“課本”,讓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更好地理解理論、掌握專業知識。

   這節“知行合一”的大思政課,潛移默化影響了參與者和受助者。

   江啟國的兒子江盛出生于2000年,曾在部隊服役,后因公負傷退役,陷入迷茫和焦慮。2019年,江啟國結束在青陽縣城開服裝店的創業歷程,回到麻園村的家中售賣盆景,那一年,安徽建筑大學“鄉行者”團隊為他規劃園林,把豬圈改造為盆景展示長廊。當年,恰逢進出城便捷道路修通,他增收了10萬元。

   大學生來家幫忙,讓江盛感受到不一樣的青春力量,聊天時,他被師生扎根鄉村的故事感染,立志努力學習。后來,他考入安徽建筑大學會計學專業。每次懈怠時,同學和老師給予他動力和奮斗方向。“我也要像母校師生一樣,把有限的生命和力量投入到鄉村振興和國家建設中去。”8月13日,在家中備考研究生的江盛對記者說。

   2021年8月,該校環境設計專業大三學生羅應才跟隨“鄉行者”團隊來到這里,測繪、設計門窗,打造院落裝飾“景觀帶”。他的家鄉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農村,高中時每逢暑期,都有大學生志愿者對民房進行設計改造,這讓他對自己的專業充滿向往。

   羅應才說,在麻園村的實踐是自己學生生涯的濃墨一筆,他認識到,設計不是閉門造車。“實際項目中有很多細節需要設計師反復推敲琢磨,如風土人情、特產文化等。廣袤的鄉村空間能帶給人無限的設計靈感。”

   2022年畢業時,羅應才面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壓力,結合實戰經驗,他決定帶著夢想拼一把,開始了新媒體和電商創業旅程。“從大山里一步步走出,克服困難和迷茫,我感謝奮斗的自己。我也關注家鄉金寨紅色旅游的發展,未來,我要幫助家鄉特產拓寬電商銷售渠道,提高鄉親們的收入。”

   在安徽建筑大學黨委書記馬文革看來,學校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思政課實踐教學、紅色文化研學等活動,創新“知識傳授+服務能力提升+價值引領”一體化特色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不斷延伸拓展思政課堂教學“半徑”,引導學生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推動行走的大思政課不斷走深走實。

   8月13日,團安徽省委書記陳明生到麻園村調研并看望“鄉行者”師生,他感慨,本碩學生跨專業、跨學科合作,將鄉村調研、畢業設計、微改造等緊密結合,并將思政引領工作貫穿實踐全過程,是社會實踐的新模式。青年學生在基層一線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也是成長成才路上的“必修課”。 (據《中國青年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下载|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天天在线综合网|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伊人亚洲综合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青青热久久综合网伊人|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欧美综合区综合久青草视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91超碰碰碰碰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