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發布通知,決定聯合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 一是實施金融保障糧食安全專項行動。支持符合條件的種業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和再融資,開展投資并購和兼并重組,助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聚焦農機裝備生產、購置和使用需求,盤活“一大一小”農機具資產,通過貸款、租賃等方式支持農業現代化生產。 二是實施鞏固拓展金融幫扶成效專項行動。通知要求,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重點地區和脫貧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實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繼續落實對重點幫扶縣的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提供優質高效金融服務,積極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優化金融聯農帶農舉措,引導農村企業、幫扶車間吸納更多就業,促進低收入人口持續增收。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質量監測和續貸展期管理。研究謀劃過渡期結束后的常態化金融幫扶機制。 三是實施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專項行動。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租賃等多種融資渠道,助力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融資模式,支持地方發展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打造鄉土特色品牌。積極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擴大保險服務覆蓋面。不斷優化“保險+期貨”業務模式,更好滿足農業風險管理需求。豐富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金融服務場景,打造相匹配的信貸產品體系。 四是實施金融支持鄉村建設專項行動。通知要求,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金融支持,主動對接各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及時響應信貸需求;豐富綠色信貸產品體系,支持荒漠化綜合防治,助推“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五是實施金融賦能鄉村治理專項行動。持續創新金融支持農文旅融合模式,開展文旅知識產權、景區收益權等抵質押融資,盤活農業文化遺產、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支持村跑、村超、村晚等特色農村文體活動。將金融服務與弘揚和培育良好家風鄉風相融合,探索將村民“無形”信用資產轉化為“有形”信貸資金。 通知強調,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充分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作用,引導信貸業務以縣域為主的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鄉村振興;加強產業、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多措并舉激發金融機構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