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破解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面臨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費用制約環境公益訴訟的瓶頸問題,7月31日,由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導、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和湖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主辦的湖南省環境公益訴訟座談會暨司法鑒定機構與環保社會組織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會上,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等5家社會組織與湖南省地質實驗測試司法鑒定中心完成“先鑒定后付費”機制戰略合作協議簽署。 “湖南省地質實驗測試司法鑒定中心是全省自然資源系統第一家具備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資質的機構。作為省級事業單位,我們認為與環保社會組織達成‘先鑒定后付費’機制是一份應盡的責任,未來我們希望能更好地幫助環保社會組織解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面臨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費用問題,共同建設美麗中國。”湖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主任李軍偉介紹到。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還分別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本質、生態損害資金的可信托性以及生態損害賠償資金成立慈善信托管理及實踐等方面做了主旨報告和介紹分享。納入“先鑒定后付費”機制的社會組織、檢察、慈善信托公司、環境公益律師等踴躍發言,圍繞鑒定費用支付機制、生態損害賠償資金成立慈善信托管理使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發言和交流,現場氛圍熱烈。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先鑒定后付費”機制的達成,有效解決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司法鑒定難鑒定貴等問題,有助于增強環保社會組織通過環境公益訴訟依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底氣。通過生態損害賠償金成立慈善信托,又將進一步增強資金的法律效應、生態效應、社會效應。 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周秋光表示:“湖南省環保社會組織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與司法鑒定機構達成‘先鑒定后付費’機制,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如果這個嘗試和探索成功并在全國推廣,將對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產生廣泛的影響。” 湖南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姚紅表示:“捍衛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都是重要力量。司法鑒定機構與社會組織達成‘先鑒定后付費’機制在湖南是首創,在全國也是創新舉措。希望社會組織用好該機制,持續在法定公益訴訟領域探索開創性工作,為守護社會公共利益、彰顯社會組織力量。” (據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