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衡南縣每年有近70%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不少留守老人成了“孤獨的守望者”,留守兒童也普遍存在生活、教育、安全、心理等問題。“‘一老一小’牽動千家萬戶。讓老年人有幸福美滿的晚年,讓孩子有健康成長的童年,是基層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衡南縣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工作,從“有利于人民福祉、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安定團結”出發,持續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強化資源整合、創新服務模式,以新招數、新路徑,溫情守護“一老一小”。 以“屋場”為單位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模式 衡南縣60歲以上老年人有17.1萬人,有七成的老年人居住在農村屋場。不離鄉土、不改鄉音、不變鄉鄰,是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對幸福養老的期盼。但在地廣人稀的農村,如何實現足不出戶、養老無憂?“以農村屋場為陣地建設養老服務點,為更多農村老年人提供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這是衡南縣探索出的養老新模式。 衡南縣委書記許達介紹,近年來,衡南縣不斷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將養老服務觸角從縣、鄉(鎮)、村三級延伸至農村屋場(小區),按照“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原則,探索形成“屋場+養老服務”新模式,讓農村老年人真切享受到家門口幸福養老。 在栗江鎮六合村綜合服務中心后邊兒的小山坡上,有一個養老驛站。青磚綠瓦的兩層古樸房屋,16間住房,21名老人居住養老。“在這里生活很好,有人照顧,飯菜也很合口味,我春節都不想回家!”今年已經81歲的孫建蓮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說起自己現在的養老生活,洋溢在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此前,獨居的孫建蓮習慣了農村生活,不愿跟兒女到外地生活。去年4月,她便入住這個養老驛站,安安心心地過著“生活有人問、困難有人幫、生病有人理、應急有人管、孤獨有人陪”的日子。 六合村的養老驛站,還設有日間照料室、棋藝紙牌室、醫療保健室、養老助餐點等場地,老人們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打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每到中飯時分,還能吃到5元一餐的熱菜熱飯。 建設運營功能完善、服務貼心的養老驛站,資金從何而來? 六合村走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反哺農村養老的新路子。這幾年,六合村先后發展了花椒、黃桃等產業和休閑農莊,村集體經濟增收近50萬元。加上福彩公益金資助13萬元及眾鄉賢解囊相助,養老驛站得以持續運轉。 除了六合村,衡南縣其他地區也紛紛依照“集體投入、政府補助、社會捐助、個人(子女)出資”機制,因地制宜探索養老新模式。柞市鎮代泉村楊梅組發動鄉賢籌建或修建屋場養老點,共辦長者食堂;花橋鎮天光村將閑置多年的村小學改建為老年活動中心,“搭伙”組團互助養老;衡南縣益啟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云集街道黃金社區創立長者食堂;江口鎮政府與食堂負責人協商設立家家食堂養老服務助餐點;硫市鎮雁來歸養老服務中心利用社區干部自家建筑房屋近500平,裝修改造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配建長者食堂、棋牌、書法、茶飲、乒乓球室等,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在改革與創新中,衡南縣成功探索出黨建引領型、農村互助型、農村集體經濟反哺型、農村鄉賢慈善促進型、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型、農村社會資本參與型、社區干部領辦型養老等養老運營模式。 目前,全縣已建成61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16個農村村級養老驛站,454個示范性屋場養老服務點。 老人們都說,在屋場養老服務點養老,自己吃住安心,孩子在外工作放心,縣里辦了一樁好事實事。 以“留守之家”為陣地創新開展“三愛三護”行動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遠離父母,更渴望得到一份溫暖的關懷。“關愛留守兒童是個系統工程,不僅要為留守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更要構建覆蓋到校、監護到人、關愛到心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用心用情守護好每一個留守兒童身心健康。”許達說,衡南縣不斷創新方式,讓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錢做事、有場所辦事。 2022年初,衡南縣全面啟動以“留愛在校、送愛到家、喚愛回家,家園護蕾、志愿護學、法紀護航”為主要內容的留守兒童“三愛三護”行動。 該行動是縣委縣政府重點推進的一項民生實事,投入1300余萬元,在全縣114所學校建設“留守之家”,對留守兒童特別是節假日無人看護的留守兒童無償提供關愛服務。 7月11日,正值暑假,云集聯合學校云集中學“雛鷹之家”里仍有10余名留守兒童在老師的帶領下閱讀課外書籍,遇到疑難問題或者有趣的內容,便相互交流。 他們當中有一對親兄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哥哥曉弘(化名)和弟弟曉陽(化名)是云集聯合學校的小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因意外導致殘疾,他和弟弟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曉弘說,今年暑假,他和弟弟一般就在學校的“雛鷹之家”,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早上是作業輔導課,第二節課一般都是興趣課,比如書法、美術、手工課,還能學到手工藝技能。我覺得很開心、很充實!” “部分留守兒童周末和節假日無人照看,存在溺水、被性侵等諸多安全隱患。我們特地打造了這個‘吃、住、學、導’一體化的‘雛鷹之家’,由老師們輪流照顧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希望孩子在學校里能深深地感受到政府、老師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愛。” 該校校長王華清說,除了圖書室、親情室、活動室等功能區域,還專門為留守兒童提供宿舍,宿舍內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一應俱全。 對曉弘和曉陽等需要重點關注的留守兒童,云集中學組建了由班主任老師擔任“愛心爸媽”、任課老師擔任“愛心使者”、班長當“愛心伙伴”的“三幫一”愛心團隊開展“送愛到家”行動,走進、聯系他們的家庭,給予了他們更多親情友情關愛。 如今,“送愛到家”行動走進了全縣1275名留守兒童的家,“結對幫扶、走出校門、延伸關愛”,已經成為衡南縣關愛留守兒童的常態。 從農村屋場養老模式到養老助餐點建設,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八個一”模式到留守兒童“三愛三護”行動,每一次探索、每一項創新,都彰顯出衡南縣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民生領域改革的決心、力度和成效,“一老一小”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許達表示,衡南縣將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持續發力,精準落實惠民政策,增強民生保障能力,提升社會服務質量,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不斷推動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據新湖南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