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沒想到,在我們住進臨時安置點后的每個時刻,都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牽掛和照料。雖然暫時不能返家,但大家的奉獻和關愛,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水火無情外的溫暖。”在陜西省鳳縣河口鎮中心小學,正在吃午飯的陳家岔村村民胡德友和老伴康梨花,頗有感慨地說道。 7月16日以來,地處秦嶺腹地的陜西省鳳縣遭遇強降雨襲擊,多地出現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全縣各鄉鎮道路、房屋、人飲工程出現不同程度損毀,電力、通信中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生產生活受到影響。“截至19日晚7時,全縣共轉移、安置群眾1166戶2821人,全縣防汛抗洪也進入了咬緊牙關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需要大家伸出援手的節點,縣委統戰部和縣工商聯向全縣民營企業家和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發出倡議:期盼大家發揚‘義利兼顧、以義為先、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積極組織搶險隊伍、出動機械車輛,有序參與防汛抗洪。同時,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幫助受災群眾搶險救災、恢復生產。沒想到,一天不到,就有西安、寶雞等多地的愛心人士前來,這不僅增強了我們打贏防汛抗洪戰役的信心,也給了我們極大溫暖。”鳳縣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吳海濤說。 今年45歲的鳳縣新民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負責人李百海,是一名來自江西宜春的私企老板,當記者在河口鎮中心小學見到他時,他剛將50份葷素搭配的蓋澆飯和50個剛出爐的熱燒餅送到這個臨時安置點。“江西河湖廣布,我小時候也經歷過洪澇災害,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當時得到了及時救助,讓我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現在,鳳縣遭遇了洪水災害,陳家岔村的留守老人肯定需要幫助。就是沒有倡議,我也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愛心活動中來。”他說。 今年40歲的張永鑫,來自寶雞市陳倉區,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廣東省陜西寶雞商會秘書長。得知家鄉遭遇多年未見的洪水侵襲,這位曾經的“人民子弟兵”也加入到愛心人士的隊伍中來。他說:“2003年,河南蘭考遭遇洪水災害,當時還在部隊服役的我和戰友們一道,堵潰堤、助群眾,一個多月的防汛抗洪經歷,不僅讓我和戰友們成為生死之交,更讓我對遭遇水災侵襲的群眾感同身受。看到鳳縣的倡議,我購買了100箱飲用水和100箱方便面。如果這個安置點需要,我還會繼續幫助。” 河口鎮侯家河村村民李蘭蘭和愛人姜飛,在寶雞從事家具生意。看到鳳縣遭遇嚴重水災的新聞報道后,他們在自己門店也遭遇水災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購買了200箱飲用水和100箱方便面,20日中午親自駕車送到了河口鎮中心小學。“看著自己的家鄉因為洪水變得滿目瘡痍,我們都很心痛。但黨和政府第一時間將村里的鄉親及時轉移并妥善安置,在外經商的我們,總覺得要為家鄉的防汛抗洪做點什么。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渡過目前的難關。” 倡議發起人之一的鳳縣老年科學協會會長肖錦滿說,倡議發出后不到一天時間,全國各地就有三百多位愛心人士積極響應。20日中午,由21位愛心人士組成的捐贈小分隊來到了河口鎮中心小學,愛心捐贈中既有一線救援人員急需的方便面、面包、飲用水,也有安置點需要的香菇、豬肉等蔬菜和副食。“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次防汛抗洪的最終勝利日,為期不遠!” (據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