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鄉親們,當您看到這封信時,家鄉再次需要您。”7月2日晚,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防汛抗旱指揮部再發“家書”,號召在外父老鄉親回鄉抗洪。這是繼2020年發布《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后,江洲鎮再次發布倡議。目前,已有不少江洲在外的村民返鄉參與防汛抗洪。 江洲鎮四面江水環繞,常住人口4000多人,其中多是上了年紀的人。這里有34.56千米的圩堤,防汛壓力大。 6月18日以來,九江市已連續降水15天,累計降雨量是往年同期的兩倍多。截至7月3日12時,長江(九江站)水位21.75米,超警戒1.75米,目前九江市江河水位仍在上漲。 今年《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中提到,受上游來水、強降雨等多重因素影響,江洲鎮江河湖水位快速上漲,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區防汛應急響應已從四級接連提升到一級。鎮里調用了全鎮人力、物力、財力用于防汛,千余名區直黨員干部和鎮村全體黨員干部24小時吃住在堤壩上,防汛人手嚴重短缺,人員調配十分緊張,號召在外鄉親立即集結,保衛江洲。 看到倡議書后,江洲鎮柳洲村村民李忠元連夜從福建泉州開了9個多小時車趕回村里,沒顧上休息,就穿上雨靴,巡堤查險。李忠元在泉州開了一家電梯工程公司,2020年江洲發生洪災時,李忠元也是這樣被家鄉的一封倡議書召回。 柳洲村黨支部書記涂祁龍告訴記者,前一晚,地里的水稻、棉花、玉米被一米多深的水浸淹,一些村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倡議書發布后僅一晚,就有20多位鄉親從上海、福建、江西景德鎮等地返鄉防汛。 “對于回鄉抗洪這件事,鄉親們都很上心。”李忠元說。1998年,九江發生特大洪災時,他的家曾被洪水淹沒。“我們用行動保衛自己的家園。”李忠元說。 7月4日下午,記者在江洲渡口看到,參與防汛工作的村民開著小車、騎著摩托車趕回鎮里,他們大都來自九江及周邊地區。 半個多月的持續性降雨,鎮里水漲得“兇猛”,記者搭乘渡船來到鎮里,一路上看到,江水沒過樹冠,水面上漂浮著從上游沖下來的大量生活垃圾。 23歲的鐘澤宇剛工作半年多,現在已在壩上待了7天。長江(九江站)水位19米時,鎮里召開防汛動員大會,第二天他被派來官場村巡堤,開始幾天,哪個哨所缺人,鐘澤宇就去哪里,每天工作到夜里1點多。他要對一段300多米的堤壩進行巡查,定時上報險情和受災情況,內容細致到“哪個魚塘的魚跑了”。 深夜巡查時,鐘澤宇會帶上木棍和手電筒,要是有蛇從草叢里出來,可以用來驅趕。這幾天,他和哨所值班同事挨家挨戶上門查看村里老人的情況,動員外出村民回鄉防汛。 幾天前,江洲鎮制訂了度汛方案,按照四級防汛體系,鐘澤宇和哨所值班同事正有序開展工作,根據水位情況,每個防汛哨所都配備了相應物資。 6月27日以來,看著明顯上漲的水位,00后村干部王宇有些焦慮,直到最近兩天,水位漲速放緩,他才稍稍安心。 據江洲鎮鎮長汪子峰介紹,這幾年,江洲鎮花大力氣治“洪病”“澇病”。一方面,加固了引水面的土壩,加高了壩身;另一方面,對堤基、堤身進行防滲處理,沿堤新建了排灌站,用于排內澇。“人員不足,部分人員長時間巡堤查險過于疲勞,是目前防汛的難點,所以我們呼吁在外鄉親返鄉防汛。”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