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事關億萬農村老年人幸福生活,事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日前,民政部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出安排部署。 《指導意見》強調,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集體互助、家庭盡責,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強化農村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著力提高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水平,更好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5年,農村養老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一所以失能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省域內總體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覆蓋率不低于60%,互助養老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失能照護、醫康養結合、助餐、探訪關愛、學習娛樂等突出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縣域統籌、城鄉協調、符合鄉情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指導意見》明確了以下幾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將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村莊規劃。建立政府扶持引導、村集體組織建設、老年人自愿入住相互幫扶、社會廣泛支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鼓勵基層老年協會參與服務管理,廣泛開展代買代辦、尋醫送藥、探訪關愛、學習交流等互助幫扶活動。對閑置或運營效率偏低的公辦養老機構,可按規定采取公建民營、公辦民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 二是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水平。其中提到,結合遷入地人口規模、老齡化程度、服務可及性等因素,合理設置安置點養老服務設施,與遷入地區公共服務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資金可將安置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支持范圍。加強遷入地特別是大中型集中安置點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推動養老護理員等人才在安置點就業。 三是健全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支持各類社會力量投資發展農村養老,優先提供便捷可及、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養老服務。探索建立養老志愿服務激勵與評價機制,推廣“積分超市”“志愿+信用”等模式。有條件的地區可按規定開發設置農村助老崗位,招聘村民開展探訪助老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提供相關招聘服務。 四是強化農村養老服務支撐保障。加強閑置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綜合利用,優先改建為養老機構、老年食堂、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老年大學學習點等農村養老服務場所。面向農村留守、高齡、失能、重殘等老年人群體,建立探訪關愛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保留必要線下服務方式和親友代辦渠道,加強公共服務適老化建設。 《指導意見》要求,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集體互助、家庭盡責的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格局,健全中央統籌、部門協同、省負總責、市縣鄉村分級抓落實的推進機制。將農村養老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 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作用,推動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活動,及時協調解決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農村養老服務分類指導,科學合理制定相關管理服務標準規范和考核激勵機制,引導支持各地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文特點,探索形成有效發展模式。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層面專門對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了總體性、系統性部署,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政策引導,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本報記者 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