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系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公益傳統
碳市場新規5月1日正式實施
上市公司ESG信披“考綱”5月1日正式實施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系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公益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碳市場新規5月1日正式實施
企業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5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規,《條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這對“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里程碑意義。

    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倪清在接受采訪時說,《條例》提出未來將逐步推行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碳配額分配方式,并逐步提升有償分配比例,這會倒逼更多企業放棄購入高額的碳配額,而考慮向低碳生產方式轉型,以此引導全社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伴隨企業參與碳交易積極性的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并呈現出逐步上升態勢。

    適時引入有償分配

    我國的碳市場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強制碳市場,另一個是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也就是自愿碳市場。強制和自愿兩個碳市場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

    2011年起,我國陸續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福建等省市建立了8個地方碳市場。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首批納入了2000多家發電企業,覆蓋全國總排放量約40%。

    “從發展趨勢看,全國碳市場免費分配的配額量正在收緊,在市場呈現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適時引入有償分配的碳配額將是一個趨勢。”一位電力行業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分配方式是免費發放,但國際上成熟的碳市場大都已經開展了免費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實踐。在此背景下,《條例》提出,配額分配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將逐步推行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方式。

    民生證券的研報指出,我國碳價上升將是必然趨勢,2022 年碳配額均價為55.3元/噸,和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免費碳配額比例降低也將推高碳價。保守估算,2025年碳配額/CCER現貨市場規模分別有望達到4400/200億元。

    鑒于此,正式實施的《條例》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納入對象、配額分配、數據監管、配額清繳以及交易運行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這將進一步構建權責明晰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倪清認為,《條例》為碳市場的規范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這會提振參與主體對碳市場發展的信心,同時也有望推動全國碳配額價格的攀升。

    生態環境部的統計顯示,自碳市場啟動以來,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目前已由啟動時的每噸48元上漲至每噸80元左右,上漲幅度達66%左右。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未來將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償分配比例,這樣有利于控制碳排放總量,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碳減排成本,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從而提升我國碳市場在國際碳定價當中的話語權。

    普華永道調研指出,碳排放權交易旨在利用市場機制來推動低碳發展,《條例》的實施,既反映了國家致力于推進雙碳目標的決心,也是持續完善我國碳市場的重要舉措。

    擴大行業覆蓋范圍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自2021年7月正式開市以來,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2022年。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據悉,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8個重點行業,這8個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比重達到了75%。“目前我們只選擇了發電行業做試點,也就是說,其余7個行業尚未納入強制市場,未來要發揮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作用,還需要把剩余行業早日納入。”前述電力行業人士指出。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對于剩余7個高排放行業何時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官方并未公布具體的時間表。

    對此,一位碳資產管理公司人士透露,雖然其他7個行業還沒有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時間表,但這些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已在常態化展開。“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鋼鐵、有色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初步方案已完成,預計有望成為全國碳市場率先擴圍的行業。”該人士說。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通知提出,現有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當參照《條例》規定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在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實行總量控制、有償分配、市場穩定儲備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繼續發揮好試點作用,避免滋生金融風險,保障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對于該通知,市場各方也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態度。

    前述碳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作為市場參與者,強制碳市場的啟動對企業來說,既有風險也存在機遇。“當前背景下,不論行業是否將納入強制碳市場,合規都是第一條原則,我們也在通過低碳技術轉型,降低碳排放量,以獲得更多的碳排放配額。”該人士說。

    市場預計,2030年或將是剩余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這符合中央對碳達峰目標的初步規劃。

    (據《中國經營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网|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婷婷激情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天天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成人| 青青综合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