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進一步推進社區基層治理,促進新業態發展與基層治理工作同頻共振、共融共建,切實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形成主體廣泛、形式多樣、群眾滿意的社區協商治理新局面……近期以來,蘇州市工業園區唯亭街道虹橋社區將“新”力量納入,形成了一場共同約定的奔赴。社區通過與新業態單位聯盟共建,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摸出需求清單、做實共商共討、做強聯動治理”為目標,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構建社區新業態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用“新”用情集民意 虹橋社區黨委主動創新探索,發揮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的職業優勢,將新業態就業群體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創新探索社區社情民意收集模式,開拓訴求處理工作“新”機制,在社區設置“老書記工作室”的同時,著力構建社區黨委主導下的“問題收集-協商議事-問題整改”閉環工作機制,讓居民有話愿意說,切實做到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凝“新”聚力達共識 社區持續推進“治理+融新”組織實施,強化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新業態黨建聯盟單位的三方共建機制,積極促進新業態就業群體與物業、社區協調溝通,定期召開社區物業聯席協商會議,邀請新業態就業群體、紅色管家志愿者出席,就突出矛盾和疑難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并研究解決方法,提升社區治理與物業服務水平。 齊“新”協力共治理 虹橋社區采取網格精細化管理機制,全面整合紅管先鋒、網格員、小組長、志愿者、新業態群體、物業督導員,按“一格一長多員數志愿者”的模式,選優配強紅色管家志愿者隊伍,通過“邊走訪、邊收集、邊服務”,推動需求清單轉化為服務清單。有序推進全要素共治,把垃圾分類、安全防控、法治建設、文明創建等中心工作統籌納入基礎網格體系,組成社區善治共同體,不斷落實“多元協同”共治機制,以高標準推進虹橋社區基層治理邁上新臺階。充分把新業態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的工作優勢融入基層治理,社區充分發揮“黏合力”,在做實新業態群體服務共治的同時,也帶動新業態群體轉變為社區網格員。善用新業態就業群體“人員多,流動快,范圍廣”的特點,促使食品安全、文明創建、垃圾分類等條線都可以搭上“順風車”,在配送過程中隨時隨地順路挖掘收集民意,由社區、物業協力共助,最終讓新業態群體完成從被動參與者到主動共建者的轉變。 基層治理需要有“繡花”般的功夫,也需要一群“啄木鳥”,為社區在發展過程中提供質變的助力。下一階段,虹橋社區黨委將在完善機制、整合資源、促進發展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增強新業態群體認同感,推動融“新”治理模式全域覆蓋,重點引領新業態就業群體青年參與基層協商治理,不斷提升新業態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社會效益,促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更有溫度、更入人心、更見實效。促使社區中一道道“新”風景更好更快的融入,成為七彩虹橋那抹最亮眼的“新”色彩。 (據《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