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2008年南方雪災救援再回首(三)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08年南方雪災救援再回首(三)

    2008年2月17日,在香港無線電視TVB播出的《雪中送暖》特別節目上,霍氏家族為賑災捐贈500萬港元

    本報記者 高文興

    (接上期)
    “公益元年”募捐預演
    圍繞捐贈討論由此開始
    在全國及海外一致高漲的捐贈浪潮聲中,也出現了個別嘈雜的噪音,不少未捐款的企業遭受指責,也有一些承諾捐款的企業“悔捐”見諸報端。可以說,這些圍繞捐贈產生的質疑和討論,時至今日仍然在每一場類似的公共事件中反復出現。當代國人對公益“拷問”甚嚴,對捐贈更甚,其最早的一次集中體現,就始于2008年年初的這場暴風雪。
    這場輿論“暴風雪”首先襲向了房地產行業。
    2008年2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援引中國紅十字總會公布的由52家知名企業和機構構成的“南方雪災企業捐贈榜”,直指“無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向雪災地區進行捐贈。
    一文出,眾人嘩然。
    盡管該文也說明,向紅十字會捐贈僅是企業履責的“途徑之一”,但各路媒體和網友早已將房企批判得體無完膚,并指出2003年的“非典”時期,房企的善舉排名也是倒數第一,此類批評聲音一直延續至汶川大地震,只不過,后來國人更多地將靶心對準外企。
    究其原因,房地產行業占有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并創造著其他行業難以比肩的高利潤,因此,在人們看來,就應當承擔更多的公共義務。
    另一方面,也有媒體撰文指出,不少房地產商踐行公益多年,且投入巨大,此番或未選擇通過紅十字會系統捐贈,或未及時向外界公布相關捐贈信息,應另有隱情。不過,值得玩味的是,房地產企業不但在這次捐贈中集體“失蹤”,而且集體“失聲”,此后并未有任何一家房企對此有所回應。
    比起“不捐”,企業“認而不捐”更令人頭疼,但似乎企業在其中大有苦水要吐。
    2月2日晚,湖南省湘潭廣電中心一樓演播大廳座無虛席。當晚,名為“2008湘潭之戀”的賑災晚會取得了超出預料的成功——現場共募捐1845.8萬元。當湘潭市民還在為這場晚會的成功叫好時,2月24日,湘潭市民政局通過媒體宣布:雪災款實際到位只有1010.8萬元,尚有800萬元未到賬。湘潭市民政局甚至發出“最后通牒”,稱將以2月29日為大限,公布“愛心老賴”的名單。而一些企業則稱,如果被曝光,一分錢也不會捐了。
    同樣的事情出現在湖北省。2月3日,湖北省抗雪救災晚會共接受捐款1.06億元,但截至3月4日,實際到賬7000多萬元;湖南省募集了近三個億的捐助,但至少還有7000萬的捐款沒到賬。
    企業在募捐晚會舉“空頭支票”,卻不履行承諾,無疑有上演“捐贈秀”之嫌。然而,此類大型捐贈活動舉辦之前,不少企業礙于與地方部門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無法抵擋變相“索捐”,即使硬著頭皮也要捐贈,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出現款項不到位的情況便也不出奇。
    而彼時,我國慈善市場發育不足、渠道不暢,也降低了企業捐贈積極性。社會組織數量較少、規模普遍較小、行政化色彩較濃、透明度不夠、公信力不足、專業性較差、服務內容單一、效率低下、對企業的宣傳不足,這些在當時都直接降低了企業慈善捐贈的收益,而頻繁的多頭勸募也干擾了企業經營,增加了企業捐贈成本。
    不過,當年,一系列鼓勵捐贈的法律法規已悄然而動。2008年1月1日,新修改的企業所得稅法將企業捐贈免稅額度由原來的3%提高至12%;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務院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對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允許在當年企業所得稅前和當年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12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認定權限和程序等問題……
    雪災啟示錄
    當代中國公益的始點
    隨著各地逐漸恢復生活生產,2008年雪災帶來的沖擊逐漸消逝在這一年后續發生的眾多大事中,但這場雪災帶給中國的啟示是全方位的。
    由于雪災給我國的交通、電力、農業等各行業帶來的嚴重影響,各行各業均發起了災后反思,紛紛提升本行業的應急能力。不少媒體認為,正因為這場雪幾乎讓半個中國陷入癱瘓,它也成為我國打造“基建狂魔”形象的出發點。
    而回到公益慈善行業,這場雪災帶來的啟示也同樣極其深遠。
    在應急層面上,彼時,實踐中的就在應急工作仍然靠政府行政手段完成,突發事件應對法所確立的應急體制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例如,突發事件應對法第11條第2款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但在2008年雪災中,政府對志愿者、社會組織民間自發救災的義務行動疏于引導與合作。
    2008年雪災發生之時的防洪法、傳染病防治法、防震減災法、消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都是規定某一部門、某一領域的分散的救災規范,缺乏從國家層面對突發事件的集中統一管理作出規定,這就制約了民間救災力量作用的發揮。
    我國在1998年洪災之后出臺了公益事業捐助法,但其僅限于一般意義上的捐贈法律關系,對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慈善行為、優惠措施等缺乏專門的調整。而2008年雪災的民間救助生動且深刻地證明了,政府與社會合作互助、動員全社會力量,才能最終形成萬眾一心抗擊災害的鋼鐵長城。彼時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慈善立法能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慈善事業,政府應從“全能”的思維下解脫出來,成為慈善活動的監管者和服務者。
    因此,2008年雪災為慈善法的出臺,以及應急管理領域的持續建設,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而對在這場雪災中經歷了“大考”的社會組織來說,也充分暴露出了自身的問題和不足。
    自2008年雪災后,在整體上,我國開始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不斷壯大充實民間慈善力量,從法律層面和政策層面給予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更大的發育空間,不斷提高社會組織的總體規模和服務效率,拓寬慈善捐贈渠道,增加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應急防范教育在一次次大型災害洗禮中得到不斷加強,持續學習國外同行抗災救援的做法和經驗,加強對公眾進行災害危機的教育,開展應對自然災害的演習和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社會組織和公眾的應急自救和互助能力,提高公共體系在極端環境下的整體應變和處置能力。如今,在各國大型應急事件中,都能看到我國應急類社會組織救援隊的身影,他們的優秀經驗也隨之向世界輸出。
    再次,2008年的雪災也讓我們看到,社會組織不但可以彌補應急力量的不足,它們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還非常多,有些作用甚至無法被其他類型組織替代。比如,40萬旅客滯留廣州火車站之時,眾人隨地“方便”的尷尬、親友走散的驚惶、凄風冷雨中的饑寒,這些與生命同等重要的、關乎生命權細節的心理救援和情緒關懷,正是社會組織所代表的民間力量所能做到的。
    綜上而述,在2024新年伊始回顧16年前這段國人的共同記憶,仿佛重新瞥見當代中國公益如生命萌芽般的情景——清新稚嫩,卻充滿生長的激情。今年,南方遭遇的極寒天氣最終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損失,這要得益于16年來我國各行各業在應急防范層面的持續加強,得益于2008年雪災帶來的經驗和教訓。公益慈善領域應同樣珍視“公益起點”帶給行業的種種啟示,永遠防范未來的“風雪”。(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成色综合网|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色狠狠成人综合色|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