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新聞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捐款人被“強行”收費:捐1元另扣3元,平臺額外收費合理嗎?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捐款人被“強行”收費:捐1元另扣3元,平臺額外收費合理嗎?

    近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抱怨:自己在××籌平臺上捐款,“無緣無故”被多收了3元。仔細一看,這3元原來是平臺收取的綠醫服務費用。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多家眾籌平臺存在收取3元費用的情況。這些平臺以提供健康服務、幫助平臺運營、提高打款效率等理由讓用戶選擇勾選并同意“支付3元”費用。該選項雖然可以取消勾選,但不少網友稱不仔細看根本不會注意,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多收了3元。

    受訪專家表示,一些眾籌平臺營利業務難以繼續,籌款業務本身面臨“自我造血”壓力。平臺的建設和支持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考慮到相應成本,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但是平臺在向籌款人和捐款人收取服務費時,應當依法保障信息公開透明,同時不以營利為目的。

    捐款人稱被“強行”收費

    “我本想盡綿薄之力幫別人一把,結果點擊支付時發現籌款平臺要多收幾元錢。”北京市民劉楠(化名)告訴記者。

    近日,她看到社交群里轉發某位同學家屬的××籌籌款鏈接時決定捐款,點開籌款鏈接,她下意識地勾選了《綠醫服務說明/健康告知》,但并沒有仔細閱讀內容,事后發現多支付了3元。

    “捐款10元,卻付了13元。這3元是什么錢?手續費嗎?還是稅款?”劉楠對于這多出的幾元很不理解。

    “不是說0手續費的籌款平臺嗎?”反復核查后,劉楠發現問題出在自己勾選的“我已閱讀并同意”《綠醫服務說明/健康告知》。她以為同意勾選的是捐款的告知事項,綠醫服務是贈送的,而實際上,多收的3元是購買籌款平臺綠醫服務的住院管家、手術安排、遠程會診等7項健康服務。

    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查詢發現,關于××籌顯示捐款金額和扣款金額不符的投訴有上千條,大部分投訴稱被“強行”多收了3元。

    對此,××籌平臺公開回復說:“平臺未收取任何服務費用,也無誤導支付之意,如您有愛心愿意幫平臺繼續運營,請留下您助力我們的費用,當然如您需要退費,請您在××籌公眾號—個人中心—我的捐款—資助平臺處申請退費。”

    在捐款金額之外勾選額外收費的平臺不僅是××籌。2023年底,北京市民趙霞(化名)在××愛籌款平臺為一名患病兒童捐款10元,扣款信息顯示是13元。捐款時,她勾選了《用戶資助說明》,但并沒有仔細閱讀具體的內容。她退出籌款頁面再點擊進入,才發現被扣了3元“平臺支持費”。

    還有捐款額小于平臺多扣費用的情況。記者注意到,有網友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上稱,自己捐款1元,卻被扣除了3元“手續費”。

    以為是確認捐款才勾選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在××籌上進行了實際捐款。在一名癌癥患者的籌款項目中,頁面下方有一選項,詢問用戶是否已閱讀并同意《綠醫服務說明/健康告知》,并配有解釋:“××籌已為超過200萬經濟困難的大病家庭提供免費籌款服務,3元領取住院管家、手術安排、遠程會診等七項健康服務,全方位解決健康難題!”

    記者勾選該服務說明后,捐款支持金額自動增加了3元,即捐款20元將扣款23元,捐款100元將扣款103元,甚至捐款1元也會被多扣3元。而如果沒有勾選該服務說明,扣款金額和捐款支持金額保持一致。

    記者就此聯系××籌平臺,平臺工作人員解釋說:“可能是您在捐款的時候勾選了綠醫服務的費用,導致捐款金額和扣款金額不一致……綠醫服務相當于捐款人買給自己的,而非贈予籌款人。”

    “一般情況下,我會下意識地勾選‘已閱讀并同意’的服務說明。因為在其他平臺上,如果不勾選無法進入下一個程序,沒想到,在××籌平臺不勾選才能保證不會被多扣錢。”劉楠說。

    對此,記者在網絡平臺上找到了10名發帖認為上述平臺讓捐款人“多掏3元”的網友,其都表示之所以勾選了綠醫服務,均是認為其屬于閱讀確認捐款的相關說明。

    但記者發現,在××籌的小程序應用中打開籌款鏈接,直接輸入捐款金額即可,并沒有需要扣款3元錢的綠醫服務,而在轉發的籌款鏈接中則出現了綠醫服務。

    上述10名受訪者都是通過籌款鏈接進行的捐款,大多數人表示“很少有人會打開籌款平臺小程序找人捐款,一般是點擊朋友圈或社交群中的籌款鏈接進行捐款”。

    此外,記者發現還有兩款籌款平臺也存在扣除3元額外費用的情況,兩家平臺稱其為“支持費”。

    和××籌平臺類似,某籌款平臺在捐款頁面出現了《用戶資助說明》。平臺解釋稱:“××籌持續給近10萬名大病患者,免費提供全程1對1的人工幫助,為此平臺承擔了巨大的人力成本。我們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幫助平臺更好地運營下去。”

    該平臺的《用戶資助說明》也是可以勾選或者取消勾選。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平臺,即使沒有勾選《用戶資助說明》,在點擊“確認支付”后,付款頁面也會跳出彈框再次提醒網友“希望可以資助平臺3元幫助更多的大病家庭”,并在彈框上方會再次出現捐助患者的姓名,并且將“確定”框賦上紅色。當用戶點擊“確定”后,便自動勾選了已閱讀和同意用戶資助說明,然后直接跳轉到付款輸入密碼的界面。只有再次點擊“取消”之后,才可以直接捐助,不再支付“資助平臺3元”。

    另一家平臺也稱:助力幫助平臺,提供住院管家、手術安排、遠程會診等6項超值健康服務,全方位解決您的健康難題。同時平臺打款效率更高,愛心捐款可以第一時間到達籌款人指定賬戶——支持平臺3元錢。

    要想不出這3元,捐款人需要反復點擊“取消”數次后才能正常捐款。

    一些平臺提示不夠充分

    記者注意到,一些籌款平臺會從籌款人募集到的款項中抽取一定費用,作為平臺的服務費。

    比如,有籌款平臺發布公告,因平臺在技術研發、運營服務、資金安全方面的不斷投入,運營成本逐漸增加,按照單個籌款項目提現金額的6%收取平臺服務費,且單個籌款項目最高不超過8000元。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仍將收取提現金額的0.6%作為支付通道費用。

    另一家籌款平臺的客服告訴記者,發起大病救助項目,平臺不收取服務費,但需要支付第三方支付通道服務費用0.6%。

    還有籌款平臺表示,單個項目提現時,平臺將收取項目獲得贈與金額的3%作為平臺管理費。

    該平臺的客服告訴記者,這是為了保證平臺穩定、健康、持續地運行,“平臺收取管理費不以營利為目的,僅為了保障平臺持續健康運行,以覆蓋平臺部分運營成本。”

    那么籌款平臺額外收取捐款人的費用是否合理呢?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分析,根據××籌的說明、操作流程以及可選項等形式來看,平臺并未強制用戶支付3元綠醫服務費用,用戶可以通過不勾選的方式拒絕支付該項費用,因此并不實質構成欺詐或強制消費。

    常莎提示說,為防范風險,捐款人在網絡平臺進行支付等操作時,需要特別注意平臺方的提示條款、免責條款、增值服務的說明等事項。

    在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看來,如果能夠通過收費促進公開募捐平臺改進服務質量,使善款能遵照捐贈人意愿合理使用,“適當收取費用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平臺能夠從其他途徑,如投資人的支持、財政的補貼、相關流量的變現等獲得資金支持則更好,就不需要向捐款人收費了。”鄭翔認為。

    在一位國內某籌款機構不愿具名的創始人看來,籌款平臺可以收費,因為這本質上屬于市場行為,通過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來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平臺運營無可厚非,“籌款平臺本身作為商業機構,如果既要求其提供免費的服務,又要承擔相應責任,這本身就是權責不對等的關系”。

    有業內人士介紹說,籌款平臺一般借助不營利的籌款業務吸引流量、獲取客戶,再基于流量去開展公司的其他業務,如互助、保險等業務,建構起“籌款+互助+保險”的商業模式,營利業務一定程度上會反哺非營利業務,籌款資金本身也會產生利息。

    這位業內人士認為,在捐款環節,一些平臺對用戶的提示不足,用戶往往在不知情時額外支付了“支持金”,相關提示信息不易識別,捐款人難以了解支付“捐款”的具體構成;同時,一些平臺沒有為捐款者了解資金的流向與使用情況提供便利,給捐款者造成了一定的被欺騙感和被隱瞞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會影響平臺的公信力。

    “免費時代算是過去了。”采訪中,多位相關籌款平臺的工作人員認為,未來籌款平臺收費會越來越普遍。

    信息披露需要足夠透明

    我國現行法律并未禁止籌款平臺收費,但根據慈善法的規定,平臺需要保障捐款人的知情權。

    受訪專家認為,需要制定規范、透明的收費機制,同時定義好平臺性質、做好社會公眾的引導。多位受訪者也表示,他們顧慮的不是收費本身,而是收費的不透明性、不合理性。

    “從法律規定來看,平臺不得隱瞞善款使用情況,只要捐贈者想要知道,慈善組織就應該告知,而且應該是主動告知。”鄭翔稱。

    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信息披露要做到足夠透明。在捐贈人充分知情的情況下,捐與不捐、捐多少都是捐贈人的選擇。平臺的頁面設計可以更加優化,利用技術手段在支付頁面做更具體、清晰的說明,為公眾提供選擇,例如勾選選項或未勾選選項,金額的變化應當是明顯的。而對于金額變化的原因,平臺也應提供更具體的解釋說明。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在2023年11月舉行的“慈善法修訂背景下大病籌款平臺之道與規”圓桌訪談研討會上表示,為了可持續發展,平臺通過收取一定費用實現成本分擔是必要的,但這樣的前提是不能以盈利為目的。

    那么,服務費的標準究竟該怎么定?有專家認為,必要時可以通過深入調研,開展成本構成、服務價值等方面調查,聽取用戶、平臺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平衡籌款平臺的商業屬性和服務領域的準公益屬性。

    鄭翔的看法是,慈善組織在自己的網站上收費,只要是其通過收費改善了服務質量促進更多人進行捐贈,“就應該允許由慈善組織自行決定”。

    前述某籌款機構創始人則表示,服務費的設定屬于市場行為,各類籌款平臺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如果該平臺服務費過高,既不符合公眾的期待又無法提供優質的服務,那么公眾自然就會拋棄該平臺,選擇其他的捐款平臺。因此,服務費的標準應交由市場調節。

    “從免費到付費必然有一個轉型的過程。”上述創始人說,當籌款平臺開始收費的時候必然會經歷陣痛期,需要不斷地向公眾解釋為什么需要收費。但如果平臺能夠和公眾達成共識,即收費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承擔更明確的責任,未來便會形成更良好地捐贈環境。

    鄭翔說,建立事后監督機制也是必要的,例如出現不明確告知用戶需要交費等違規行為,由民政部門慈善主管機構進行處罰,例如取消其公開募捐資格等,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捐贈環境。

    (據《法治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播放|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观看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 亚洲 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