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李慶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事業產業協同,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了解,《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 一是發展民生事業,解決急難愁盼。引導餐飲企業、物業服務企業、公益慈善組織發展老年助餐,推動養老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完善多元籌資機制,允許有條件的地方給予老年助餐服務機構一定的運營補助或綜合性獎勵補助。鼓勵零售服務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拓展助老服務功能。探索采取“公司(社會組織)+農戶+合作社”經營模式積極發展鄉村旅居式養老服務等農村特色養老產業。 二是擴大產品供給,提升質量水平。發揮民營經濟作用,完善政企溝通聯系機制,打破不合理的市場準入壁壘,推動銀發經濟政策、資金、信息等直達快享。鼓勵依法成立銀發經濟領域社會組織,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組建產業合作平臺或聯合體,深化產業研究、資源整合、行業自律。 三是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推進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等無障礙建設,納入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家庭配備智能安全監護設備。開展數字適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互聯網應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線下服務。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支持和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增設銀發經濟相關專業。涵養老年人力資源,支持老年人參與文明實踐、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科教文衛等事業。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依法嚴厲打擊以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宣稱“以房養老”、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 《意見》強調,發展銀發經濟,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