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3)》發布暨“碳達峰碳中和”研討會。該報告顯示,我國“雙碳”政策體系正加快構建,能源結構持續優化,“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未來需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決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保障。 截至目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已連續三年出版。《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3)》繼續聚焦“雙碳”主題,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主線,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權威機構、高校、央企和業內知名專家,立足全球視野和戰略高度,圍繞“雙碳”與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國際熱點與國際合作、地方及企業實踐等內容提出建議,為業內人士和研究人員把握“雙碳”領域發展動態提供參考。 從國際看,全球清潔能源發展勢頭強勁且競爭加劇。受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局勢發生深刻變革,各國加大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轉型力度,促進能源供應本土化、低碳化,圍繞新能源產業展開的大國博弈更加激烈。美歐出臺法案積極吸引海外清潔能源產業回流,力爭掌握產業鏈控制權,碳邊境調節機制等規則實施進入實質性階段,國際碳規則壁壘效應逐步顯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雖持續推進,但各國利益分化嚴重,氣候合作難度加大。 從國內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雙碳”政策體系正加快構建,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可再生能源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風電、光伏成為新增發電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雙重主體,儲能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氫能成為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推動工業等領域深度脫碳和長周期儲能的重要選擇,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該報告認為,我國“雙碳”目標推進仍面臨新能源消納難、碳足跡等基礎性制度不健全、外部圍堵打壓加劇、國際碳規則約束等挑戰。展望未來,需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決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堅決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保障。(據《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