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團梁山縣委深入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將充實團的工作力量作為改革的重要抓手,選聘青少年事務社工兼任所在鎮街團(工)委副書記,組建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探索以三級體系、三項制度、三個重點為內容的“三三制”青少年事務社工管理模式,為充實基層團組織工作力量開辟了新路徑。 建立三級體系 打造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陣地 梁山縣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青少年社工項目經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縣財政給予14個鎮街社工站每年10萬元經費保障??h級層面打造“陣地+網格”融合模式,建立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總站,負責指導、監督、考核各鎮街社工。鎮級層面,“陣地+業務”融合模式,按照“一室多用”、因地制宜原則,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青創服務站、青年之家等陣地,建設14處鄉鎮(街道)社工站,均配齊一名專職青少年事務社工。村級層面打造“陣地+服務”融合模式,立足村(社區)是青少年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第一站,打通關愛服務青少年“最后一米”,建立439個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室,全部配齊青少年事務社工助理員(由村、社區團支部書記兼任),形成了“網格+業務+服務”三位一體新格局。 制定三項制度 織密管理體系激發干事動能 研究制定《梁山縣青少年事務社工管理制度(試行)》,約定最低服務期限,保障社工隊伍長期穩定;堅持“周例會、月調度”制度,定期掌握工作開展情況;聚焦基礎團務、青少年思想引領、社會實踐等方面,通過舉辦“社工講堂”“社工能力提升班”等活動,提升社工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制定《梁山縣青少年事務社工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基本薪資+績效報酬”結構薪酬制,推動建立階梯式薪酬制度。制定《梁山縣青少年事務社工考核細則》,重點著眼作用發揮和服務質量,采取月調度、季度評比、年終考核的方式,由團縣委聯合民政局組織制定量化考核細則,對考核結果不合格的,由團縣委出具建議書,在次年中旬增加二次考核,對附加考核或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實施退出機制,激勵青少年事務社工比學趕超,奮勇爭先。 聚焦三個重點 項目賦能青少年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一小一老”,先后實施“070(零欺凌)勇敢者行動”,打造“情滿灘區關愛留守兒童”“青苗成長關愛殘疾兒童”“金暉助老關愛特困老人”等多個服務示范項目。創新開展“1+3+N”工作模式,入選山東省“070(零欺凌)勇敢者行動”試點縣區?!靶涿绯砷L”救助孤困兒童項目被評為全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優秀項目、全省社會工作脫貧示范項目、山東省第二屆最受婦女兒童歡迎項目。“情滿灘區”監護留守兒童項目被團中央和民政部列入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權益保護示范項目。2023年共服務孤困兒童1100人,納入個案管理153人;開展關愛服務活動160次,累計投入資金物資約245萬元,發動志愿者3660名。 聚焦“青年所需”,以優質服務項目為載體,統籌社會資源力量,充分發揮“團干部+青少年事務社工+青年志愿者”服務網絡優勢,通過亮明身份、亮出旗幟,帶頭在凝聚和服務青年、便民服務、心理咨詢、后勤保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升居民幸福感。依托“青鳥計劃·梁雁歸巢”大力發展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隊伍,先后涌現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關振熙、因志愿服務被優先保送復旦大學碩博連讀的愛心姐姐孫冉等先進典型。 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了“青春筑夢黃河人”“黃河青春學堂”“黃河岸邊是家鄉”等特色項目,組織青少年開展“我為黃河種棵樹”“河小青”凈灘等志愿服務活動等,創新“社工+項目”模式,使團的工作品牌和項目實現累積式發展。(據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