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增加知識的同時,更及時發現了自已的不足”,“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對未來的就業方面有了更充分的認識”……這是眾多同學參加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總結會后在收獲板上的真摯留言。 近期,“2023公益未來·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總結會”在京落下帷幕。全國各地大學生團隊在此完成鄉村實踐項目匯報,內容覆蓋科技助農、產業發展、教育發展、文化旅游、非遺文化、健康助老領域,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在公益內驅力下以身躬行、砥礪前進的時代風貌。 課程+實踐 雙向支持賦能就業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是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與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于2023年合作開展,針對高校大學生就業綜合能力不足現狀推出的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主要分為就業力課程培訓和就業力實踐活動兩大板塊。 來自天津天獅學院的席健美在初期就已關注到此項目并積極申報。通過微信小程序課程平臺,她從就業力公開課上了解了簡歷撰寫及修改、面試技巧等實用內容,初步規劃了職業方向,這對于面臨求職季的同學無疑是不小的收獲。 至于實踐內容,項目鼓勵學生以組隊方式參與“一村一事”鄉村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鵬表示,“鄉村振興作為一個涉及鄉村全方位建設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支持,廣闊鄉村,大有可為。” 回顧今年進展,項目已為26所高校的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力實踐公開課和社會實踐鍛煉機會,幫助大學生獲得更好的就業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推動大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專業創新 產學結合走進和美鄉村 今年暑期,項目組織了260支大學生團隊走進鄉村,圍繞鄉村議題設計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振興的項目方案,并開展鄉村實踐活動。經過校內實踐成果評比,最終26支實踐隊來到總結會現場,分享他們的鄉村實踐成果。 石河子大學團隊聚焦棉花智慧生產技術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開展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為團場提供“棉花智慧生產”戰略咨詢報告,推動了新疆棉花產業發展,將科技助農內涵盡數詮釋。 席健美所在的天津天獅學院團隊關注鄉村產業發展,運用電商幫助銷售當地奶制品并宣傳當地奶源奶制品文化,切實促進了當地鄉村產業升級及當地村民就業,增加牧區養殖戶收入。該實踐項目打造的完整奶制品供應鏈得到評審團隊一致肯定,最終獲得本次匯報總結第一名。 中國海洋大學團隊項目選址位于校區附近的瑯琊臺村,依托當地豐富旅游資源帶動花饃這一膠州特產銷售。經實地調查后發現,該地的花饃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形式多為傳統作坊,產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花饃的制作流程中缺乏統一管理與專業指導,在樣式造型和口味上仍未跳出舊有框架。整體來看,花饃在品控和銷售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團隊立足食品專業優勢,圍繞花饃在產品、生產、銷售三個層面建成了完整的解決方案:通過新的發酵技術讓產品在口感品質得到實際改良,設計新式花饃來滿足當下的多樣需求,并讓花饃的保質期得到延長以減少運輸損耗,擴大了銷售半徑。 談及本次活動收獲,團隊指導教師李臣表示,同學們不僅得到了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的樂趣,也意識到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的重要性,更在走訪鄉村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了瑯玡臺村的獨特文化生活方式,滋生出濃郁的鄉土情節和對“三農”議題的高度價值認同。 跨界交流 企業聯動助力職業規劃 2023公益未來·花旗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創新性地聯合了科技、農業、互聯網、美妝、食品快消、潮玩文創、新能源等不同領域企業,探索出了“捐贈支持方+高校+雇主品牌+第三方就業平臺”的多方參與模式,為大學生提供賦能培訓與實習體驗機會,有力促進了人才建設。 圍繞職場經驗分享交流,本次總結會還舉辦了由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員工志愿者參與的朋輩交流、職業規劃工作坊。項目邀請到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世翔與北京職慧公益創業發展中心創始人梁旻,為同學們開展賦能培訓,并對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大家普遍關心的實戰技能提升方法進行專業輔導。來自湖南師范大學的王友釗表示,“提前做的人格測試和職業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未來就業發展。” 同時,項目也安排了企業參訪等活動,為同學們提供真實企業職場環境、與大廠人員面對面溝通,促使其對職場有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路徑。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長劉湄表示,“今年項目的創新讓同學們在不同場景下得到多維度的就業能力提升,幫助他們順利從校園過渡到社會,并能夠在未來可持續發展。” 公益未來 讓公益青年建設美好未來 高校是推進鄉村振興的“蓄水池”和“助推器”,也是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重要主體。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自2013年發起公益未來青年項目并持續發力,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支持高校公益社團發展,帶動大學生參與公益,鼓勵青年人用創新的方法在城市社區和鄉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助力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使其成為富有創造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青年。 此次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在26所合作高校中招募鄉村實踐隊伍527支,并對其中260支予以實踐經費支持,超過6000名大學生直接受益。(武勝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