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進一步幫助青少年群體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從源頭加強對科技人才培養,引領青少年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公益項目(以下簡稱“少藍”)。 2022年至2023年,該項目依托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福建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及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策劃執行,每年從全國擇優錄取20多位高中生,通過前期線上學習通識課程、中期實地開展科創課題、后期持續跟蹤鏈接活動,培養具有創新型思維的海洋優秀后備人才。 近日,2023年少藍培養之旅落下帷幕,這個聚焦“海洋少年人才”的項目,在今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的諸多突破。 首先,聚焦解決實地問題,將科創足跡延伸進現實生活中。或是通過對比人工智能判讀的魚類數據與人工判讀之間的差異性來助力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或是通過文獻查閱、走訪住戶來分析科創基地所處的海島面臨著哪些外來生物的入侵,又或是收集生物樣本判斷退塘還濕對紅樹林保護區中生物多樣性的提升程度……學員們的研究思維得以通過這些科創課題跳出課本學習,進入科學研究的完整邏輯中。 其次,深入產學研一線,青少年教育新突破。學員們走訪了海洋相關的產業基地與研究場所,如養殖場、水產品加工廠、帆船基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等。 另外,交叉領域碰撞,融合“海洋+”的無線可能。指導每組學員們的科學團隊都由一位教授/博士科學導師與兩位海洋地球/環境生態碩士科學助教組成,這樣的高配比保證每位少藍學員可以深度參與科創課題。 從2022年“探過海的少年才能乘風破浪”的項目概念,到2023年“‘可持續發展’思維訓練實踐,專注解決實地問題”的科創概念,47名高中生分散在祖國各地,一步步從少藍學員轉化升級為關心海洋、愛護海洋、經略海洋的少年先鋒。 一位年僅14歲的高中生,在參與少藍之后,以優秀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廈門市70.8“海洋青年說”青少年演說大會。 一位留美高中生,在參與少藍之后,走向一場“鮑魚科普品鑒會”,詳細講解鮑魚的相關知識,引導現場觀眾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一位國內就讀的國際學校高中生,在參與少藍之后,積極推動學校海洋社團籌建,并啟動了一場海洋主題交流會,邀請海洋科學家對話社團青少年。 一位小城高中生,在參與少藍之后,明晰了自己對于優秀高校的渴望,毅然決然開啟復讀生活,并收獲了比第一次高30分的圓滿成績,獲得“海洋學子”的新身份。 兩位北京的高中生,在參與少藍之后,面向全校師生分享自己剛剛結束的假期生活,展示自己在多個國家級海洋科研平臺的所見所感。 “探過海的少年才能乘風破浪”,未來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將持續關注每一位學員,也期待著這些少年們在成長道路上一路披靡,傳遞少藍力量。(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