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西寧市民政局黨組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真正靜下心來悟真理、聯系實際找差距、凝心聚力干事業,以推動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實績檢驗主題教育成效。按照省委主要領導關于基層黨建“六個一”和市委主要領導“真解決困擾基層的問題”工作要求,聚焦“有利于社區組織建設,有利于服務居民群眾,有利于社區治理”的原則,把扎實有效解決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專題調研問題貫穿第二批主題教育始終,進一步夯實城鄉社區基層基礎,聚力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促落實。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夯實社區基層基礎工作的實施方案》,從優化選拔條件、嚴控新增事項、嚴格清單管理、優化社區設置、健全考評機制等方面明確具體舉措,全力推進工作落實。局主要領導帶頭研究、靠前指揮,抽調業務骨干成立工作專班,全面組織、指導、協調、督導、檢查縣區民政領域夯實基層基礎工作,查找工作推進中的短板弱項、困難問題以及意見建議。建立工作“月調度”機制,每月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各縣區工作完成情況、下月計劃安排匯報,及時掌握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切實推進夯實基層基礎重點工作落地落實。 補齊制度短板,充實工作力量。針對“社區干部選拔機制有局限”“社區工作力量不足”問題。一是優化社區工作者選拔機制。指導縣區從拓寬選人渠道、放寬年齡限制、取消戶籍限制、設置結構化面試環節、改進試用機制、規范試用期管理等六個方面補齊制度短板,修改、放寬選拔限制。二是優化社區規模設置增力量。加快開展新增社區招考委員工作,4個新增社區增加社區委員36人,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工作力量。同時,全面摸清借用(抽調)人員,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原則,扎實開展清退工作,截至目前,違規借調(抽調)的30余名社區工作者已返回社區工作。三是創新充實社區力量新途徑。持續探索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方法路徑,城西區試點開展社會組織入駐社區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工作,14家社區與社會組織精準化對接,鏈接社會力量進駐社區開展服務。 厘清工作職責,深化基層減負。針對“基層事務多、泛行政化”等問題,清理、精簡社區泛行政化的各類工作任務,全面優化“五張清單”,將社區各類工作事項壓減至47項,其中:社區依法履行職責事項10項、社區依法協助工作21項、創建評比達標工作6項、紙質臺賬8項、印章及開具證明2項,比去年減少32項。在全市確定21個社區(村)為基層減負監測點,定期收集分析情況,暢通反映渠道,加強與紀委監委等部門聯動,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力度。 規范社區設置,夯實基礎保障。針對“社區劃分還不夠均衡”問題,制定《關于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置有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社區設置、規模調整標準和程序。指導縣區全面摸排轄區大型社區情況,制定“一社區一策”拆分調整意見,按照“規模適度、便于管理、便于服務、便于自治”的原則,逐步優化社區設置。截至目前,新增社區居委會4個,已完成籌備工作。針對“部分社區運轉經費不足”問題,會同發改、市場監管、房產、建設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居民類價格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用暖、物業等執行居民價格及相關業務辦理流程,減輕社區運轉成本壓力。聚焦“部分社區辦公服務設施在樓上,老百姓辦事方不方便”問題,下撥專項資金100萬元,通過加裝電梯的方式對大通縣城關鎮佰勝社區、寶庫鄉牛場社區、城東區八一路街道康東社區服務場所進行功能提升,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質效。 (據西寧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