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對照省市工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實施五社聯動治理服務模式,通過項目化運作,探索形成“一核三聚三融”治理品牌,最大限度地把多元化的治理主體調動起來、組織起來、潛能激發出來,形成精準、協同、融合治理的生動局面,提升全區社區治理工作水平。 “一核”領航,紅色合力夯基筑臺 以好政策夯實組織力,廣陵區將“五社聯動”機制建設納入《2023年全區社區治理工作計劃》和《2023年區級十佳社區考核指標》,作為社區治理工作重要考核指標,有力有序推進。 以好試點提升帶動力,全區共確定文峰街道、汶河街道兩家街道級,鼎園社區、天順花園社區等8家社區級試點單位,同步部署試點工作。區級、街道級、社區級分別搭建五社聯動工作運營團隊,構建起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具體負責、慈善總會等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五社聯動”工作格局。 以好平臺激發創新力,活化900余萬元基層黨建為民服務專項經費,面向全區社會組織累計發包近200個協商自治類、志愿服務類、專業社會工作類為民服務項目,以項目化推動服務成果目標化,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服務優勢。文峰街道積極開展“最聚人氣社區建設服務品牌”項目,打造“樂齡先峰 頤養家園”等15個黨建服務項目,常態化為民服務。 “三聚”架梁,多元要素精準融合 聚焦群眾需求,促進主體協同。社區黨組織牽頭,整合社工、社會組織、志愿者等主體力量,通過“線上+線下”“走訪+座談”等形式多渠道征集民意需求,利用“民情氣象站”“民生茶館”“有事好商量”等平臺完善協商議事體系,強化社區多元利益群體的互動。荷花池社區黨組織牽頭,依托“小板凳議事會”協商平臺,建立“居民需求—社區協商—社會慈善資源保障—社會組織實施—社會工作者指導—志愿者參與—居民監督和反饋”的閉環治理模式,梳理各類問題清單80余份,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服務等32個共性問題,收集自治金點子10個,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聚焦問題導向,促進平臺建設。將群眾需求樹立成問題導向,匯集多方力量,搭建共同參與的平臺基礎。今年,廣陵區累計投入300余萬元對寶塔灣、石塔等12個社區服務用房進行提檔升級,打造多個集全科、社會組織、社工、志愿、養老、慈善等服務陣地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綜合體。全覆蓋建設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覆蓋試點社區設立社會工作服務室,初步搭建起從區級到城鄉社區的三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依托區慈善總會,全覆蓋建立社區專屬賬戶,鼓勵社區開展一系列募捐活動,實施慈善資金項目,營造“小社大愛”良好生態。汶河街道慈善分會共救助困難群眾300余人次,慰問20余名困境兒童,有效解決民政保障政策外的突發性困難。 聚焦隊伍聯動,促進人才建設。廣陵區積極開展“最美社工”“十佳社區工作者”評選活動,開展國家級社工師培訓、全科社工培訓、五社聯動專項培訓等,全區新增147名國家級(助理)社工師。加強區、鎮(街)、社區三級聯動,完善社區社會組織孵化機制,實施《廣陵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推動社會組織和志愿組織發展,推動全區社會組織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全區4A級社會組織達42家。 “三融”成勢,集成聯動持久發展 謀眾計聚優化,機制融合治理提質。廣陵區通過普惠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五社聯動”機制聯動,形成“五社聯動”的有效循環路徑。該區強化品牌意識,實施幸福來敲門、社會組織介入鄉村振興、微行動助推鄰聚力等一批符合時代要求、結合廣陵實際、體現基層創造的聯動項目。結合項目實施經驗,制定《廣陵區深入推進五社聯動工作方案》,探索通過政策、制度、規則的優化為五社聯動發展提供了保障。 引眾力優項目,資源融合重點攻堅。廣陵區緊扣“融治理”的題中之義,整合基層民生服務事項,統籌各類資金400余萬元,實施民生服務項目60個,形成助力“老小困殘”和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 集眾智重反饋,數據融合服務前移。重視各種項目反饋,深耕“一老一小一困”等惠民項目,用數據凸顯融合質效,促進“五社”的主動賦能。廣陵區在老小區改造、電梯加裝、停車位劃分等民生實事中,完善由項目購買主體、相關鎮(街)、服務對象以及第三方專家組成的示范評估機制,對民生各項目的進程管理、服務成效、社會效益等方面實施全過程綜合評估。考評結果與資金撥付、后續購買服務等方面掛鉤。 (據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