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個“雙11”,在微博上擁有超620萬粉絲的科普作家邢立達收到了一張淘寶頒發的“好人卡”。好奇之下,他點擊查看卡片了解到其中的原委——此前在淘寶買過的商品中,不少是“公益寶貝”,即每完成一筆交易就會有一兩分錢捐贈給商家指定的公益項目。 這讓邢立達既開心又感動:開心的是,自己無意間“做的好事”全部被淘寶平臺記錄了下來;感動的是,僅僅一兩分錢的捐贈,匯聚成源源不斷的愛心,幫助到了那些確實需要幫助的困境群體。 “雙11”不僅體現了商業的活力,更彰顯出商業向善和科技的溫度。實際上,有不少網友都在不經意間收到了淘寶頒發的“好人卡”。在淘寶搜索“好人有好報”,還能查看自己的“愛心足跡”,不論是一件T恤、一袋貓糧,還是一袋味精,可能都是“公益寶貝”。在買買買的同時順手做公益,當交易峰值出現的時候,愛心峰值也隨即出現。 而這樣的愛心傳遞,已持續18年。18年前,為給身患絕癥的淘寶店主周麗紅籌款,“公益寶貝”項目誕生,隨后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公益平臺。根據規則,淘寶天貓商家可選擇任意商品加入“公益寶貝”,自主設置捐贈金額、指定公益項目,捐贈金額可以是一分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金額。消費者購買商品并成交后,平臺會按照商家設置的金額捐贈給其指定的公益項目。 買東西就能做公益,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模式下,公益逐漸成為很多網友的一種生活習慣。而把“收入捐”升格成“交易捐”,“公益寶貝”也把單筆捐贈行為變成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聚沙成塔,并在“雙11”這樣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節點,最大限度地把消費者的熱情調動起來,形成融合消費者、商家、公益機構等各方的可持續性公益生態,讓公益變得更簡單、更持久。 不僅如此,今年“雙11”期間,淘寶首次升級“順手買一件”為“順手買益件”,將網友的購買行為更多導向“公益寶貝”、助農產品和殘疾人店鋪的商品。消費者順手下單,善意傳遞也變得更為容易。數據最具說服力:僅在預售剛開啟階段,就有17萬件公益商品上線了“順手買益件”。這17萬件公益商品,也大多來自“公益寶貝”。 我們熟知的國貨品牌蓮花味精,在這個“雙11”將全店商品設為“公益寶貝”,網友每購買一袋售價為3.9元的味精,都會捐出2分錢做公益;母嬰品牌babycare不僅全店設置“公益寶貝”,還主動牽線“無痛分娩”公益項目,將“公益寶貝”和正處于分娩陣痛卻沒有經濟能力打無痛分娩針的準媽媽們鏈接在一起…… 正如邢立達在微博中所寫:“以往在淘寶買東西是買個開心,可以找到自己的心頭好,現在發現,自己的這些即時性快樂還可以幫到別人,好像快樂也延長了一點。”我們也相信,當商業場景中融入更多善意,每一次科技創新及公益創新也將更具社會價值。(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