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江蘇:對象精準分層,政策統籌分類
上海公益新天地園:助力公益項目落地開花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江蘇:對象精準分層,政策統籌分類

    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著力健體系、重統籌、促改革,推動救助對象精準分層,救助政策聯動分類,救助效果彰顯溫情,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完善認定體系

    實現救助對象層次分明

    救助對象認定是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江蘇著力完善救助對象認定體系,推動“分層”的對象更加清晰。

    一是強化規范性,做到有策可依。先后出臺《江蘇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江蘇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江蘇省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完善低保、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收入、財產等認定條件,健全審核確認、動態管理等工作流程,形成圈層遞進、銜接有序的對象認定體系,規范性進一步加強。

    二是提升精準度,做到信息可核。建立了縱向連接部、省、市、縣四級,橫向聯通12個部門和43家金融機構的省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獲取數據資源33大項、200多小項,核對范圍覆蓋房、車、金融資產等多方面,通過常態化核對,提高了基層甄別核實救助申請對象家庭經濟狀況的能力,精準度進一步提升。

    三是體現個體化,做到特殊可議。針對困難群眾致困原因多樣化和家庭情況差異化等現實狀況,實行社會救助審核確認“一事一議”,對收入、財產等情況超出政策規定條件,但經調查后確實存在特殊困難,需要納入低保等社會救助范圍的困難對象,可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集體研究確定,對象認定的“韌性”得以體現。

    加強部門聯動

    推動分類救助有力有效

    救助政策的實施是困難群眾救助的關鍵和核心。江蘇堅持統籌推進,部門聯動,推動“分類”的救助更加有效。

    一是基本生活救助兜底線。實現低保標準城鄉并軌,建立健全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讓改革發展成果及時惠及困難群眾。每年各設區市按照上年度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40%制定當年度低保標準。注重各項標準之間的銜接,初步形成以低保標準為基準,其他救助標準與低保掛鉤的同步增長的救助標準體系。

    二是專項救助織密網。省級層面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在保障好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的基礎上,將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等專項救助政策覆蓋到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形成了分類實施、統籌兼顧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政策體系。醫療救助方面,對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大重病患者,按照不低于個人繳費標準的80%資助參保,對政策范圍內的醫療費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對未參保的新增救助對象,及時資助參保,免除待遇等待期。今年以來,對低保、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等四類低收入人口實施教育資助11.4萬人,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3679戶。

    三是臨時救助解急難。注重臨時救助“應急性”、“補充性”和“過渡性”功能的發揮,將臨時救助制度貫穿于社會救助鏈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以臨時救助制度為樞紐,形成“急診救助”模式和有效的救助鏈,開展“先行救助”、“分級救助”、急難發生地實施救助,提升“救急難”效能。

    四是社會力量參與促進提升。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在政策、對象、機制方面的銜接,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形成政府救助保基本、社會力量參與促提升的良好局面。省民政廳聯合省慈善總會等部門推進實施困難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建立政府支持、社會參與、慈善組織運作的困難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運作機制;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以“讓善匯流、為家充電”為主題的慈善救助家電包活動,為5.6萬戶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贈送了小家電,進一步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生活品質。今年開始,省級統一組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慈善光伏照萬家”鄉村助困項目,解決1萬戶困難家庭用電負擔的同時,增加其家庭收入;啟動“蘇慈助醫——低保對象補充醫療救助”項目,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

    深化溫情改革

    促進救助溫度持續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群眾需求,深化溫情改革,早發現、快響應、簡程序、暖服務,推動救助更有溫度。

    一是動態監測主動救助。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建立涵蓋在保對象(低保、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對象等)和非在保對象(一年內已退保對象、可能存在特殊困難或風險的重點關注對象等)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9部門聯合下發《社會救助信息共享和數據利用管理辦法》,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共享和數據利用。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殘聯、教育等部門開展常態化信息比對,利用線上“大數據”比對,動員線下“鐵腳板”走訪,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及時救助。發揮村(社區)組織的重要作用,將“村(社區)困難群眾走訪發現機制建成率”納入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主要發展指標。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省民政部門對因病、因殘等存在致貧致困風險的困難對象6.7萬人發送預警信息,對符合條件的2萬人實施救助。

    二是優化流程減證便民。推行“一證一書”(居民身份證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授權書)申請社會救助,對能夠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獲取的證明材料等不再要求困難群眾提供。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救助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縮短辦理時限,縣級民政部門加強監管,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暖心服務彰顯溫情。推行“物質+服務”的多樣化救助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探訪關愛、照料護理、能力提升、精神撫慰、社會融入等服務,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的救助需求。

    四是“省內通辦”提升效能。全省統一部署應用“金民工程”全國社會救助系統,完善系統功能,推行社會救助線上辦理,提升申辦效率,實現“網上辦”;開發“蘇易助”移動端應用,嵌入省政務服務APP,在全省范圍內實行救助“掌上辦”;采取線上線下雙渠道受理,戶籍居住兩地協同辦理的模式,實現低保、特困救助供養、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等社會救助的“省內通辦”。

    (據江蘇省民政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亚洲激情综合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国产综合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狠狠激情五月综合婷婷俺|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综合色婷婷|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五月婷婷综合免费|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