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0月23日,泰康之家攜手國內銀發族前瞻研究機構AgeClub發布了《幸福由我享老新生活方式指南》(以下簡稱《享老指南》)。據介紹,《享老指南》歷時四年,先后深入25城對話1500位追求高品質養老的銀發族,以他們為樣板,共同探討享老新生活方式。 《享老指南》指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養老”應逐漸向“享老”轉變。然而,隨著長壽時代的到來,人口老齡化加劇、少子空巢化、退休生活孤獨平淡、晚年照護等矛盾日漸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享老指南》面對“千人千面”的養老需求,積極探索品質養老準備,為全國銀發族提供一份面向長壽時代的享老解決方案。 《享老指南》發現,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均預期壽命增加到77.9歲,但平均面臨8年以上帶病生存期,超75%的銀發族存在慢性病困擾,但“身邊”優質醫養資源稀缺。雖然健康關注度高,但超七成的銀發族健康管理主動性不足,只有“拖到不舒服”才會去門診。 少子空巢化是社會和家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享老指南》調研發現,八成以上的銀發族不與子女同住,甚至有17.5%的銀發族子女在異地或國外居住;六成以上的銀發族自己進行養老決策,“養老靠自己”或成為不可逃避的現實。 面對“晚年照護”難題,六成以上家庭缺乏照護經驗,找不到專業護理人員成為半數以上家庭的痛點。面對多樣化的康護需求,專業資源的支持不可或缺。 《享老指南》提出,面對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養老問題關乎每一個人,而高品質的“享老”生活更需趁早做規劃。調研發現,受訪對象中,已經有82%的銀發族提早做好了財務準備,其中92%的老人更偏好銀行存款、債券等固收類理財方式,將資金安全性放在首位。 通過與1500位追求品質養老先行者的對話,調研發現:在初退的適應期和卸下家庭責任的空窗期,銀發族迫切希望擺脫孤獨和平淡,愿意花錢追求更高品質養老生活。從行動層面來看,2022年養老機構考察率同比增長17%左右。同時,養老需求呈現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特點。在充分了解1500位銀發族的養老規劃后,《享老指南》倡導,在更長壽的同時應保持健康的狀態,以豐盈充實的狀態迎接退休后的第二人生。 此外,根據對千余位養老先行者的養老規劃與需求分析,《享老指南》定制了適合中國長者需求評估的“退休規劃評估模型”,通過分析社交狀態、獨立能力、健康狀況、興趣愛好、經濟能力、家庭責任等六大要素,總結出六大人群分型:健康驅動型、責任驅動型、興趣驅動型、社交驅動型、財務驅動型以及不可避免的照護驅動型。其中,健康和責任兩大驅動型人群占比達到了56%,成為追求品質養老的主流人群。(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