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李慶 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一家區縣級慈善組織以獨特的運作方式和創新項目大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就是深圳市寶安區慈善會,一家扎根于寶安區、致力于凝聚社會力量關注和幫助困境群體的慈善組織。2015年以來,寶安區慈善會已成功舉辦五屆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下稱“寶安項目大賽”)。大賽不僅為寶安區社會民生問題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且通過長期的投后管理、精細化的項目賦能,成功培育了一批優質的公益慈善項目。 寶安項目大賽以“公益創投”的理念與運作手法,經過八年探索,逐步顯露出“資金規模大、創投周期長、投后管理精細”的項目特色。這一模式的成功實踐,不僅滿足了寶安區社會民生等多方面需求,也奠定了寶安區公益慈善生態良好的發展基礎。 緣起與初心: 培育本土社會組織力量 寶安項目大賽的發起,源于寶安區慈善會第二任會長張洪華對機構人員編制較少、資金總量較大但不知如何精準幫助困境群體的深度思考。當時,張洪華看到了佛山的公益項目大賽,深受啟發,認為這種模式可以解決寶安區面臨的困境。于是,他提出了開展大賽的想法。 “希望借助其他社會組織的力量來發展寶安區的慈善力量,募集更多的善款、幫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善事。與此同時,通過專業化運作提高慈善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找到了有著‘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運作經驗的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作為項目大賽的承辦方。由于寶安區本土的社會組織力量薄弱、發展滯后,我們希望通過項目大賽進一步培育本土的社會組織力量。”張洪華介紹道。 談到具體的運作模式,張洪華介紹說,項目大賽由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承辦,同時邀請行業專家,根據所有參賽項目的客觀信息(品牌策略、信息完整性、實施有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服務質量、項目成果、項目績效等維度)進行初評,并將前30個項目提交寶安區慈善會,由區慈善會確定符合條件的入圍項目。 申報寶安項目大賽的項目需要緊密圍繞寶安區社會民生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針對明確的受益群體或解決某一特定社會問題,提出有調查、有依據、有數據的需求分析,制定清晰可量化的項目目標。同時,項目要注重與服務對象和合作單位建立可持續關系,具有潛在的多元化社會資源投入,能夠保證項目的持續運營。 “我們的理念是‘一邊學習,一邊開展,一邊探索,一邊創新,一邊完善’。我們始終堅持這個理念,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在張洪華看來,這種理念也深深體現在每一屆項目大賽中。“每一屆大賽都會認真篩選優秀的公益慈善項目進行資助,并伴隨這些項目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策略與堅守: 以公益創投推動民生改善 八年前,公益創投的理念在中國還處于萌芽狀態,但寶安區慈善會已經看到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張洪華表示,選擇公益創投作為慈善工作的核心,是看到了它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與此同時,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在運作全國項目時采用這種方法成效顯著,因此決定將公益創投作為大賽的核心策略。 據介紹,寶安項目大賽采用“三級遴選賽制”選拔具有創新性、發展潛力的優質公益項目,經過一定周期的投后賦能,逐步提升公益慈善項目的質量。 最初,寶安項目大賽的周期是一年,經過第一屆、第二屆的探索后,寶安區慈善會很快發現一年創投期時間周期短,沒有充足的時間給項目方做調整,很難出成效。因此,從第三屆開始,寶安項目大賽將周期調整為兩年,為投后賦能與管理預留了充分的時間,長期性的創投關系也有助于實現“以評促建”。 經過八年的實踐,在投后賦能管理方面,寶安項目大賽呈現出了“投后管理精細”的特色:在項目發展的不同階段提供相應的能力培訓以提升項目能力;針對項目發展的前、中、后端需求進行社會資源的有效鏈接。寶安項目大賽的賦能策略包括專家會診、“走出去”學習、專題培訓、一對一輔導等。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項目的成功率,也為寶安區的公益慈善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本土社會組織力量。 在品牌建設方面,寶安項目大賽從第一屆開始探索,第二屆提出規范化發展,第三屆提出打造項目品牌,第四屆提出深耕百年品牌持續化發展,到第五屆提出實體化發展,每一屆都在不斷疊加、創新地向前發展,一步步形成了寶安區慈善會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的總體思路。這種思路不僅為寶安區的公益慈善事業打造了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形象,也為其他地區公益創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在評估方面,寶安項目大賽在兩年創投期內會分別在六個月、一年和兩年時進行三次階段性評估,通過學習型評估方式,挖掘項目的發展需求,再根據評估結果對項目進行個性化或整體性的賦能培訓。對評估結果“不合格”的項目,大賽會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設立整改期,通過整改的動作校正項目方向,以達到階段性成果的驗收要求。這種評估方式不僅提高了項目的質量和成功率,也為寶安區的公益慈善事業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 通過項目大賽,寶安區慈善會成功培育了眾多優質的公益慈善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滿足了寶安區社會民生等多方面需求,也奠定了寶安區公益慈善生態良好的發展基礎。同時,項目大賽也吸引了眾多來自深圳市以外社會組織的參與,有力推動了寶安區慈善事業的發展。 “大賽總結出許多好的做法和經驗,包括貫穿兩年期項目的‘陪伴成長’理念、跨界導師團定期問診、量身定制強化輔導以及建立項目信息化平臺等。張洪華表示,這些經驗和做法不僅為全國公益創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被編寫到了《公益創投運行指南》深圳市地方標準里,作為面向全國推廣應用的公益創投標準。 碩果累累: 八年陪伴成長54個公益項目 “單體投資最大”“周期最長”“伴隨成長”是寶安項目大賽的三大顯著特點,張洪華解釋說,“我們給一個項目的資助金有30萬元,是全國公益創投項目中單體項目資助金最多的;我們的項目大賽已經持續了八年,是區級賽事里周期最長的;而且,我們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會對每個項目開展成長式的深度輔導和幫助。” 據張洪華介紹,寶安區慈善會對所資助的項目進行持續地培育和跟蹤,不僅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還提供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培訓。對于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寶安區慈善會甚至會持續支持幾屆,直到項目能夠獨立運行,這種培育方式使得一些項目逐漸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例如,“星星童話夢,慈繪藍天下”項目獲得第八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百強獎”榮譽;“育兒有道,為愛成長——幼小銜接階段家長積極養育能力提升項目”中的“幼小銜接七天訓練營”獲得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頒發的“第三屆全國百優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案例”;“深圳老有才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獲評第六屆鵬城慈善獎“鵬城慈善典范項目”。 自2015年啟動以來,寶安項目大賽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資助并培育了54個優質公益慈善項目,總資助金額為1334.96萬元。每屆大賽都會吸引眾多公益慈善組織參與,其中70%以上的申報項目來自寶安區之外。這些獲資助的項目涵蓋了老年人、婦女、青少年兒童、特殊群體、禁毒戒毒、志愿者服務、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覆蓋約250萬人群。 專家指出,寶安項目大賽以其獨特的運作模式和創新精神,成為中國公益創投領域的領航者。通過持續的輔導、評估和優化,大賽不僅推動了寶安區的民生改善,更在全國范圍內引領了公益創新的風潮。 談及下一步規劃,張洪華表示,寶安區慈善會將繼續完善和優化項目大賽的運作模式,希望通過不斷積累經驗,推動項目的創新和發展,從而在全國更多的地方得到應用和推廣。“同時,我們也將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努力將寶安區慈善會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慈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