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社會行動與創新實驗室共同主辦的“鄉村振興·村長工作坊”第二期結業暨第三期開班儀式在北大承澤園舉行。 來自全國23個省的120多位鄉村發展帶頭人出席活動。其中包含已經完成全部學習的近30位第二期學員以及近百位第三期學員,后者將參加涵蓋三個教學階段、持續一年的“鄉村振興·村長工作坊”創新共創式課程學習。本次工作坊把兩期學員的課程貫穿在一起,同時舉行結業與開班典禮,既為鄉村發展帶頭人們架設了更加寬廣的交流研修平臺,對于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也是一次大膽的創新與嘗試。 三年跨越式發展 以創新模式搭建多元主體共創平臺 “鄉村振興·村長工作坊”(以下簡稱“村長工作坊”)是國內首創的鄉村發展帶頭人交流研修平臺,致力于通過政、商、學、研協同共創,賦能鄉村發展帶頭人,幫助他們實現知識的拓展與能力的提升,探索鄉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自2021年以來,村長工作坊先后推出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共創學習,來自全國60多個村莊的鄉村發展帶頭人參加了培訓,在學習過程中聆聽到周其仁、張維迎、姚洋、黃益平等北大國發院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副司長王賓,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劉文奎等多位專家學者和政策影響者的分享。此外,學員還將以實地考察的方式深入多個有代表性的村莊系統考察,形成適合本村資源稟賦與發展方向的行動方案。 2023年,第三期村長工作坊將在前兩期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從1到N擴大招募規模、固化流程,通過探尋中國最具特色、最具生命力的鄉村,邀請鄉村建設帶頭人來到學校通過共創的方式進行知識賦能,搭建交流平臺,輸送企業家資源,打造中國鄉村發展樣本。 發展鄉村需要有創新的思路。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在活動中致辭表示,農業是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很難在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讓人致富。因此,鄉村振興的重點不在農業,而要有創新的思路。如何依托自身稟賦,發展有特色的產業;如何改善鄉村宜居程度,讓鄉村真正變成美麗鄉村、宜居之所;如何創造環境,讓農村居民更方便地獲得周邊鄉鎮的穩定工作并適應工作的要求;如何加強鄉村文化的建設……這些問題都需要以創新的視角去審視,以創新的方式去探索。村長工作坊正是北大國發院探索鄉村發展之路的試驗田。 “鄉村振興是我們公益人要做的高級的階段。村長工作坊發展到第三年,我們將打造一個新的社群連接鄉村與商學院企業家,在為村長賦能的同時為公益委員提供參與鄉村振興社會實踐的舞臺,也為北大國發院這一國家智庫的教授研究者提供一個研究的基地。”公益委員會會長劉京在本期活動中介紹道。 “我們開啟的是一次由國發院老師、校友與村長、書記們等多元主體共同完成的行動學習之旅。”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學術會長、北大國發院王超教授介紹道,“這與國發院的宗旨——知行合一是高度一致的,但同時也是極具創新性和挑戰性的一條路。” 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秘書長余毅在本期活動總結中提到,“村長工作坊是一個聚焦在人的公益項目,我們聚焦在各位書記村長身上,你們是鄉村最基層的領導者、是鄉村振興的希望。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的委員們愿意貢獻資源、時間特別是企業家精神投入項目,希望通過共創過程給各位村長賦能。期待村長當中有越來越多卓越的領導者出現,這樣中國鄉村振興的夢想離實現的距離才能越近”。 村長獲校友殊榮 鏈接北大資源享持續發展助力 活動中,21位完成第二期學習的村書記獲頒由北大國發院授予的結業證書,并成為北大國發院榮譽校友。湖南省婁底市的村支部書記陳夢林感慨道,“在北大國發院這個神圣殿堂的學習經歷時間雖然很短,但值得我們一生去銘記珍藏。” “我希望今天的結業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從今天開始一個新的起點,學院也會努力推動村長校友們加強連接。未來,我們將有一個持續的制度安排,讓村長校友們能夠享受到學院專家及兩萬多校友不斷的資源支持,使我們這樣一個以村長和村支書為主體,由多元主體參與共創的社群能夠持續發展。”王超介紹道。 此外,北大國發院校友部主任、國發院BiMBA商學院助理院長程軍慧也為第三期學員上了第一堂課。程軍慧希望村長、書記們扛起作為“北大人”的榮譽與責任,對未來充滿理想、滿懷激情,對事業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對自己去除浮躁、聚焦內心,將在北大學到的知識、理念、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更融匯到血脈里。(據北大國發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