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綦江區民政局積極發揮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暢通和規范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參與基層治理的途徑,創新完善“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依托、社會慈善資源為助推”的“五社聯動”新型基層治理機制。 強化統籌規劃 形成整體推進工作機制 為貫徹落實市級文件精神,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關于創新“五社聯動”機制助力基層治理的實施方案》《綦江區建立社區治理專項基金的實施方案》等文件,促進“五社”有機融合,推動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志愿者隊伍、社區居民等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格局。 強化平臺建設 構建融合聯動服務體系 探索“1+21+N”的工作模式,積極構建橫向融合、縱向聯動的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街鎮社工站和村(社區)社工室全覆蓋。建立健全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全區實名注冊志愿者超18萬人,成立志愿組織793個,開展服務項目5000余個。掛牌成立區級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目前已成功入駐社會組織14家。在21個街鎮全覆蓋建設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分別支持注冊資金3萬元,形成“1+X”社區社會組織格局。采取“以社管社”模式,通過簡化登記程序、降低登記門檻等方式,培育社區社會組織3000余家。 聚焦人才培育 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聘請重慶英才(社工領域)專家作為區社會工作專家顧問,在宏觀層面推動全區社會工作發展。將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區人才培養計劃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平安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依托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信息平臺,建立綦江區社工人才庫,將810余名持證社工全部納入社工人才儲備庫管理。推進社區工作者社工化,182名城鄉社區工作者持有社工證,每年發放社工職業津貼12萬元。 探索社區慈善 充分撬動社會慈善資源 建立區級指導、街鎮統籌、服務社區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在79個城市社區全覆蓋設立社區治理專項基金,因地制宜細化街鎮基金管理辦法和社區基金實施細則。區慈善會為首批試點的7個社區分別資助1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已籌集慈善資金120余萬元。探索“管委會+專職社工”運營模式,建立起3.9萬余人組成的“慈善社工”和“慈善志愿者”兩支隊伍,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聚焦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社會事務、平安建設等領域開展服務,提高社區治理效能。社區慈善基金建立以來,“五社聯動”實施惠民服務項目12個,聯動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服務群眾7.8萬人次。 (據重慶市綦江區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