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上海市奉賢區在全區建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助餐場所、標準化老年活動室及睦鄰“四堂間”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并實現村居全覆蓋。同時,為應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難題,先后建立了養老顧問、居家護理員、“老伙伴”志愿者等多支專業養老服務隊伍。今年下半年,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人、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奉賢區啟動了全新“老可倚”養老服務專業行動計劃。 下午2點,在柘林鎮華亭村的華庭園睦鄰“四堂間”,社工站站長王翠正帶著老人們一起做手指操,鍛煉大家的手部靈活能力,也能讓接下來的手工活動小課堂更順利。2014年,奉賢區首創農村宅基睦鄰“四堂間”養老模式,作為農村互助式社區養老的一個創新做法,成為社區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模式的有效補充。而華亭村的這家“四堂間”也是全區最早設立的一批,村里的老年人早就已經習慣每天來這里吃飯、聊天,一起參加活動。 在“四堂間”運營過程中,民政部門調研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堂間”存在參與養老社會工作的人員專業能力較差、專業人員較少的情況。2021年,民政部門明確了第三方社會組織運營管理“四堂間”,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優勢。同時,為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滿足廣大老年人不斷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老可倚”養老服務專業行動計劃今年也正式提上日程,加強運營團隊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 “以前我們不做記錄,沒有臺賬的,時間一長就不知道做了什么。”華庭園睦鄰“四堂間”堂主沈惠芳對于目前的培訓十分接受:“現在我學會了很多,拍照留檔都會做了。如果忘記前幾天做了什么,臺賬拿出來翻一下就知道了。” 王翠是第三方社會組織結構的工作人員,原先只是單純安排各類活動,如今她也是這個社工站站長,定期為站內的堂主和大使培訓。她說,“除了給老人提供日常的關心和服務之外,我們為堂主和大使每個月定期開展技術能力、管理運營、心理方面,以及文化知識類等各個方面的支持。” 7月底,在奉賢區老年大學,奉賢區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就為大家舉辦了一次提升培訓,以工作坊討論的形式開展,眾多老齡干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團隊、養老顧問、居家護理員、“老伙伴”志愿者都紛紛參加。大都覺得通過培訓對養老服務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志愿服務都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奉賢區建立了“1+13+9”養老服務專項社工站服務體系,即1個區級養老服務專項社工站,13個街鎮級養老服務專項社工站、9個示范點睦鄰“四堂間”養老服務專項社工站。 奉賢區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區老年大學)養老產業發展科科長陳奕,也是區級社工站站長。她表示,“新項目在周期內對從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的社會工作人員,通過集中授課、團康沙龍等的形式,提升其專業服務技能、政策及項目、服務案例解析、信息系統操作等社會工作服務能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全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在專業上有所提升,能夠更好地為我們老年人提供服務。” 此外,民政部門也會定期邀請督導專家對街鎮、示范點睦鄰“四堂間”專項社工站進行走訪指導,提升社工站專業工作能力。(據《新民晚報》) |